水稻条纹病毒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与表达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33次 | 上传用户:Lu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建立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PEG介导将提纯的水稻条纹病毒(RSV)接种到水稻原生质体内,按不同时间取样,提取其总蛋白,以外壳蛋白(CP)和病害特异性蛋白(SP)抗血清为探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蛋白免疫杂交法(Western-blot),研究RSV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增殖周期,及SP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的表达周期。结果表明:(1)RSV在接种后16h开始在原生质体内增殖,38h增殖达到最大值,此后浓度有所降低,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SP在12h开始表达,在32h达到最大值,38h-60h开始降低,但浓度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60h后病毒浓度下降较快。 利用地高辛(DIG)标记,制备CP、SP基因的DNA核酸探针,分别进行Northern-blot点杂交分析,研究了感染RSV的水稻细胞内表达CP的mRNA(vc-mRNA3或CP-mRNA)和表达SP的mRNA,(v-mRNA4或SP-mRNA)随着感染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后8h均能检测到CP-mRNA和SP-mRNA的积累,而CP-mRNA在30h左右积累的量达到最大值,随后便开始慢慢降低,但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SP-mRNA积累的量在24h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且下降明显。 制备感染RSV后,表现不同症状的水稻病叶中的完整叶绿体,分别提取叶绿体总蛋白,以CP和SP抗血清为探针,通过Western-blot检测CP、SP在症状严重度不同的叶绿体内的积累量的变化,分析其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P和SP均存在于侵染RSV的水稻叶绿体中,且叶绿体中CP和SP的含量同褪绿症状严重程度都呈正相关。 福建农林大学硕土学位论文 提纯水稻健株的完整叶绿体,接种提纯RSV粒体,进行体外叶绿 体跨膜运输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病毒粒体能快速进入完整叶绿 体内。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阿维菌素为骨干药剂,分别与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进行复配,以桃蚜为试虫,采用共毒系数法对不同配比复配剂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确定最佳配比;通过相关
帕米尔rn1987年,我很偶然地登上了帕米尔高原.rn其时我正在喀什画毕业创作,听人说起山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但当时要上去非常困难,我只是一个穷学生,没有钱,帕米尔高原的
为促进、推动宏伟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的和谐、有序、快速进展,在本宣传方案中并提出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总体要求:始终贯穿和谐整转的理念,根据整转中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展开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害虫。其取食范围非常广泛,对多种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等造成严重危害。昆虫几丁质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国内外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种植抗锈良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易行和对环境安全的核心措施,但一个抗病良种推广后总逃不脱抗病基因失效的厄运,形成抗病品种的兴衰循环。针对这一世界难题,许多小麦条锈病工作者提出了增加小麦抗源多样性丰富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寻找高品位抗病基因保持小麦品种抗病持久性等以使小麦病害系统稳定,延长抗病品种使用寿命的各种战略。但利用栽培
褐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大部分稻区都有为害,近年来大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黑肩绿盲蝽是褐飞虱的捕食性天敌,在褐飞虱种群自然控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长期
吴冠中背靠中国文化,致力于油画的民族化,将国画技法和意境美融入油画创作中,同时注重西方绘画的形式美,把东西方美学艺术推向新的境界.这一绘画的艺术理念与实践,不仅突出表
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BPH, 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国和许多东南亚国家水稻种植区的首要害虫。褐飞虱的种群繁衍是虫害大爆发的前提,而褐飞虱雌虫在种群繁衍过程中发挥
非寄主抗性(nonhost resistance)是植物种水平上表现出的抗病性,它具有抗病对象广谱、抗病性强烈、持久等特点。非寄主抗性的普遍存在使植物免受绝大多数潜在病原物的侵染。
盘绒茧蜂族Cotesiini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是茧蜂科中最大的类群之一。本族的种类绝大部分寄生于鳞翅目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