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大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贫困问题仍然是一项国家级重要问题。实现脱贫攻坚不仅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而且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献力。在众多社会力量中有一类力量比较特殊,那就是新闻媒体,它在扶贫事业中媒体的力量必不可少。本文的逻辑起点是将新闻媒体看作是能动的行动主体。作为实践概念的新闻扶贫,其主要路径是通过媒体的扶贫报道对贫困地区产生实际的影响和作用。从行动者视角探究新闻媒体自然要更加强调能动性、主动性和互动性,摆脱“中介”和“占位“标签。笔者透过对扶贫报道的分析和总结,探究其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媒体作为行动主体的角色变迁,明确其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以及要规避的风险,为新闻媒体更好的参与社会建设提供可供借鉴参考的建议。
绪论部分,本文做了关于框架理论和新闻扶贫的文献梳理,在区分了贫困与扶贫、扶贫报道与新闻扶贫概念基础之上,选择《人民日报》改革开放40年的扶贫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内容分析类目。第一章将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性质优先界定,明确其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并对新闻扶贫做了相关的理论发展梳理和实践探索。第二章对《人民日报》的扶贫报道从数量、内容、形式等微观层面看其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差异,不同角度都在呈现出媒体的扶贫实践逐步全面化和日常化,且媒体的行动者角色愈发独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总结扶贫报道的主题特征,如体裁报道重“扶”多于“贫”、扶贫问题类报道占比较低等。第三章则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手,识别扶贫实践中行动者主体和建构路径,在对扶贫报道分析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40年间,媒体角色框架发生了从参与者到独立者的历时变迁,其背后不仅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规制外,还受到媒介组织框架规制和扶贫群众意识的转变的影响。第四章是结合前面章节的分析,得出目前媒体角色变迁给扶贫事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路径再优化,并强调媒体报道在遵守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在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精准发力,一定程度上对扶贫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的同时,仍需要不断强化媒体自觉意识和角色认知,但是谨记要把握尺度防止越权。实现二者的平衡,最大限度发挥媒体的潜力和作用是政府和媒体共同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绪论部分,本文做了关于框架理论和新闻扶贫的文献梳理,在区分了贫困与扶贫、扶贫报道与新闻扶贫概念基础之上,选择《人民日报》改革开放40年的扶贫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内容分析类目。第一章将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性质优先界定,明确其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并对新闻扶贫做了相关的理论发展梳理和实践探索。第二章对《人民日报》的扶贫报道从数量、内容、形式等微观层面看其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差异,不同角度都在呈现出媒体的扶贫实践逐步全面化和日常化,且媒体的行动者角色愈发独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总结扶贫报道的主题特征,如体裁报道重“扶”多于“贫”、扶贫问题类报道占比较低等。第三章则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手,识别扶贫实践中行动者主体和建构路径,在对扶贫报道分析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40年间,媒体角色框架发生了从参与者到独立者的历时变迁,其背后不仅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规制外,还受到媒介组织框架规制和扶贫群众意识的转变的影响。第四章是结合前面章节的分析,得出目前媒体角色变迁给扶贫事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路径再优化,并强调媒体报道在遵守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在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精准发力,一定程度上对扶贫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的同时,仍需要不断强化媒体自觉意识和角色认知,但是谨记要把握尺度防止越权。实现二者的平衡,最大限度发挥媒体的潜力和作用是政府和媒体共同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