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以往城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并根据苏州城市河道水体现状以及河道特征,因地制宜,展开两项沉水植物种植技术的研发并为此筛选合适的沉水植物。希望通过研究的沉水植物种植技术恢复与重建沉水植物群落,减缓苏州城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营造苏州城市河道良好生境,为构建及完善苏州城市河道水生态系统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大量野外调查以及室内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自2018年1月开始,至2018年11月结束,通过对于苏州城市河道9个断面沉水植物分布情况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发现苏州城市河道主要沉水植物有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以及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且水盾草已成为苏州城市河道入侵物种并占据绝对优势。通过RDA分析结果可知,水体SD、TN以及Chla对于沉水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2)以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苦草、金鱼藻以及轮叶黑藻生长情况以及吸收营养盐作为响应变量,以光照、水温以及种植密度条件作为自变量的响应面实验结果以及条件优化结果发现,伊乐藻耐低温(其中最适生长条件为光照5433lx,水温18℃,种植密度2.69 g/L),而在高温条件下生长状态较差且去除营养盐效率低,而金鱼藻以及轮叶黑藻耐高温(其中最适生长条件分别为光照6454 lx,水温33℃,种植密度4.46 g/L以及光照6474 lx,水温29℃,种植密度3.37 g/L),但在低温条件下则无法正常生长以及去除营养盐。苦草则既耐低温又耐高温(其中最适生长条件为光照6061 lx,水温22℃,种植密度2.60 g/L),相较于其他三种沉水植物更加适应于不同的水体环境,适合运用于研发的新型沉水植物种植技术中。(3)在各沉水植物最适生长条件下,研究四种沉水植物对于不同浊度水体悬浮物的去除能力以及耐浊情况,通过室内168 h的研究发现,当水体浊度为20 NTU时,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浊度的变化,伊乐藻、苦草、金鱼藻以及轮叶黑藻组均在实验168 h时对于浊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6.31%、64.62%、75.98%以及76.05%。当水体浊度为40 NTU时,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浊度的变化,伊乐藻、苦草、金鱼藻以及轮叶黑藻组分别在96 h、168 h、96 h以及168 h时对于浊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3.66%、64.58%、62.91%以及65.02%;当水体浊度为60 NTU时,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浊度的变化,伊乐藻、苦草、金鱼藻以及轮叶黑藻组168 h时对于浊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8.29%、44.49%、50.70%以及73.04%;当水体浊度为80 NTU时,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浊度的变化,伊乐藻、苦草、金鱼藻以及轮叶黑藻组均在96 h时对于浊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7.45%、29.34%、50.11%以及67.03%。由此可以发现,在0~40 NTU条件下时,四种沉水植物对于悬浮物的去除率基本一致(P>0.05),但当水体浊度达到40NTU以上是,苦草以及金鱼藻对于悬浮物的去除率要远远低于轮叶黑藻以及伊乐藻(P<0.05)。而从不同浊度条件下的沉水植物生长状况来看,在0~40 NTU条件下,四种沉水植物生长状态均较为良好,而当水体浊度在40~80 NTU条件时,金鱼藻以及伊乐藻生长状态远远差于实验初期(P<0.05),苦草以及轮叶黑藻则能适应较高浊度的水体环境。因此应对苏州城市河道水体环境,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与重建,苦草以及轮叶黑藻是作为水体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技术的最佳沉水植物。(4)为了解决苏州城市河道水流变化大、水体透明度低等问题,本文通过研发挂壁种植技术以及网床种植技术来应对苏州城市河道水体修复,从而完成河道的沉水植物群落恢复与重建,改善水体生境。以苦草作为挂壁种植以及网床种植技术中试实验材料,结果发现在0~0.22 m/s流速条件下,挂壁种植技术下苦草能够正常生长,对于水体TN、TP以及NH3-N去除率分别为43.54%、49.00%以及82.58%。而网床种植下苦草无法适应0.22 m/s流速,生长状态较差,对于水体TN、TP以及NH3-N去除率分别为46.45%、57.85%以及97.78%。因此,得出以下结论:挂壁种植技术更适用于水体流速较快但水体对于河岸冲击较小的城市河道,而网床种植技术则适用于富营养化严重以及水体透明度低的城市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