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壬戌学制”课程改革在民国课程改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民国课程改革离不开对“壬戌学制”课程改革的研究。从“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到“壬戌学制”,“学术”与“政治”实现了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跨越。“学术”较“政治”占有明显优势构成了“壬戌学制”的特殊景观,成就了“壬戌学制”课程改革的历史回响。现有研究大都从“学术力量”与“政治力量”的博弈入手研究“壬戌学制”课程改革,基于过程维度考察“学术”与“政治”在“壬戌学制”课程改革中的力量博弈,可以超越静态意义上的文本呈现,促使此次课程改革具有动态意义,从而深化研究者对于“壬戌学制”课程改革的理解。“壬戌学制”课程改革具有现实关照性,有助于课程改革参与者基于社会条件合理平衡“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从而使新的课程改革能够更好地推进。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拟从“学术”与“政治”博弈的视角探究“壬戌学制”课程改革,通过研究细致展示“学术”与“政治”在“壬戌学制”课程改革中的博弈,对其进行理性审视并指出其利弊及启示。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在细致梳理“壬戌学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得以确定。通过搜集史料细致展示“壬戌学制”课程改革中“学术”与“政治”间的博弈,笔者对其进行了理性审视,并评价了其利弊和对新的课程改革的启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为绪论。主要说明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创新与研究的不足。第2章为“壬戌学制”课程改革的缘起。主要论述“壬戌学制”课程改革是对清末民初课程改革的延续、“新教育运动”对“壬戌学制”课程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社团对“壬戌学制”课程改革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外教育考察对“壬戌学制”课程改革的助推作用显著。第3章为“学术”参与下的“壬戌学制”课程改革。通过论述,笔者详细地展示了“壬戌学制”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本体功能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体现在教育家们对课程改革的讨论、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过程和新教科书的编写上。第4章为“政治”回应下的“壬戌学制”课程改革。北洋政府时期南北方的政治对立致使教育部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壬戌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应时而兴,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内外条件的共同作用促使委员会的“权威”最终得以形成。委员会领导下的课程改革在彰显学校教育本体功能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北洋政府对学校教育社会功能的需要,因而北洋政府对其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第5章为“壬戌学制”课程改革中“学术”与“政治”的博弈。“学术”与“政治”的博弈构成了课程改革的“场域”,两者的斗争既促使“场域”发生变化,又使“场域”得以存续。“学术”与“政治”博弈的利在于:教育界为“壬戌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适切性提供保障;教育界为“壬戌学制”新教科书编写的科学性提供保证。而弊端在于:“壬戌学制”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视程度不够;“壬戌学制”课程改革缺乏北洋政府教育部的有效参与。新的课程改革仍然会面临“学术”与“政治”博弈的问题,需要汲取“壬戌学制”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并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寻求可行的行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