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社交是指运用以网络为基础的技术来创造高度互动的平台,从而实现个体和群体的分享、讨论和内容更新的过程。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即时通讯用户占网民总体的93.3%,在各类社交应用中,以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的使用最为频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网络社交已经成为很多青少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作为一种常用的交流手段,网络社交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对青少年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而执行功能是大脑最高级的认知活动。个体在网络社交过程中常常要对刺激的情感意义进行评判,需要有较高的情感卷入,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网络社交与“热”执行功能的关系,并将围绕此目标具体开展如下研究: 第一,采用延迟折扣任务和爱荷华赌博任务两种实验范式,考察高低网络社交者在两种任务中的表现,以探讨网络社交与“热”执行功能的认知机制。研究1a和1b的实验结果表明,高低网络社交组被试在延迟2天、30天、180天和365天条件下的冲动率依次升高,且两组被试都更多的选择高即时收益低惩罚频率的牌,高网络社交者比低网络社交者的净分数更高,从而支持了躯体标记假说,即高网络社交者更多的依赖于躯体情绪标记信号进行反应,而非根据理性推理来做出决策。 第二,跨期两个月采集了高低网络社交者在延迟折扣任务和爱荷华赌博任务中的行为表现,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法确定网络社交与“热”执行功能的因果关系。对研究1a和1b的两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初步表明了网络社交强度是“热”执行功能的预测变量。 第三,采用脑电实验技术进一步考察高低网络社交者在延迟折扣任务和爱荷华赌博任务中的电生理指标差异,以探讨网络社交与“热”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2a和2b的结果发现,在延迟折扣任务中,随着延迟时间的增长,高网络社交被试的冲动率更高(更大的N2波幅,更短的RewP和P300潜伏期);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高网络社交被试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和对风险的高耐受性的决策模式(对高即时收益牌高惩罚频率牌表现出更小的P300和FRN波幅,更短的P300和FRN潜伏期),表明高网络社交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个体的“热”执行功能。 本研究通过考察网络社交行为与“热”执行功能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具体的网络社交行为影响高级认知活动的本质,为今后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奠定相应理论基础,亦可为青少年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执行功能的塑造和改善等提供建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