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磷灰石与硅灰石复合生物陶瓷的微波烧结及其性能的研究

来源 :大连轻工业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分析纯Ca(NO<,3>)<,2>·4H<,2>O和(NH<,4>)<,2>HPO<,4>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粉体;以分析纯CaO和SiO<,2>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析晶法合成了硅灰石,用不同方法对合成的硅灰石进行粉碎。将羟基磷灰石粉体和硅灰石粉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不同的烧结温度和时间下,利用CY-Ⅱ型微波烧结炉制备了羟基磷灰与硅灰石复合生物陶瓷。 通过DTA、XRD和光学显微镜方法对硅灰石的晶化条件、晶相组成和粉末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两种粉碎方式在硅灰石粉碎过程中对产品长径比的影响。通过XRD、SEM及EDS方法讨论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羟基磷灰石与硅灰石复合陶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测试了样品的体积收缩率、体积密度及抗折强度。采用模拟体液浸泡实验研究了试样的生物活性,利用XRD、SEM分析技术对浸泡后样品表面的晶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探讨烧结工艺和浸泡时间对样品表面碳酸羟基磷灰石形成的影响。测试了模拟体液中pH值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熔融晶化法合成的硅灰石其主晶相为β-CaSiO<,3>。对于两种粉碎方式,气流磨粉碎的产品为针柱状结构,适合生产大长径比的硅灰石针状粉,而介质搅拌磨破坏了硅灰石原有的针状结构,不适合生产大长径比产品。通过XRD分析结果发现,微波烧结对HAP的分解有促进作用,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HAP分解程度增大,当烧结温度达到1250℃时,羟基磷灰石与硅灰石发生作用生成硅磷酸钙物质。SEM观察结果显示:陶瓷样品中晶体大多为针柱状结构,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晶粒大小变化不大,说明硅灰石在烧结过程中起到促进HAP定向生长的作用,并有效抑制了HAP的过分长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波烧结有利于陶瓷的致密化,并能提高陶瓷的机械强度,利用微波烧结可以实现陶瓷的快速烧成。1250℃烧结15min的样品体积密度为2.895g/cm<3>,达到理论值的98.8%,其抗折强度最高,为154.28MPa。试样于模拟体液浸泡后,其表面均形成了碳酸羟基磷灰石沉积层,这表明试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沉积层的厚度增加,并伴有针状碳酸羟基磷灰石的形成。溶液的pH值浸泡初期上升较快,此后趋于平稳,pH值的变化范围为7.40~8.15,在安全范围内。
其他文献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rn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位于广州珠江新城,建筑高度530m,集超五星级酒店(Rosewood)及餐饮、服务式公寓、甲级写字楼、地下商
期刊
学位
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因其密度小、比强度高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镁合金的腐蚀速度过快制约了材料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医用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增强镁合
纳米二氧化铈颗粒以其独特的光、声、电、磁、热、催化等性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在催化剂、超导体、陶瓷、氧传感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玻璃抛光材料和电极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铈颗粒,并用于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提高MFC的产电性能。研究内容以及实验结果如下:(1)选择以硝酸亚铈、柠檬酸为前驱体,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分散剂,
CuInS2是典型的Ⅰ-Ⅱ-Ⅵ2族半导体材料,具有半导体的典型特性。一般认为,CuInS,具有三种晶型:黄铜矿型、闪锌矿型和未知型。CulnS2的半导体类型(p型或n型)转换可通过调节(Cu+In)/S的比例来控制。CuInS2具有1.5 eV的禁带宽度,十分接近太阳能电池最佳的禁带宽度1.45 eV;CuInS2是直接带隙半导体,减少了对载流子扩散的要求,以上优点表明CuInS2具有优秀的催化活
腌制腐乳:豆腐坯加水煮沸后,加盐腌制,装坛加入辅料,发酵成腐乳.特点:豆腐坯不经发酵直接装坛,进行后发酵,依靠辅料中带入的微生物而成熟.其缺点是蛋白酶不足,后期发酵时间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