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交通隧道下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__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黏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工程性质较差,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广泛的分布。软黏土地基上修建的交通隧道设施在长期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沉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和运营安全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将视野投向海洋,建设海底隧道工程,改善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海底隧道与一般陆地隧道不同,高水头、高孔压是海底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因素。海底隧道一旦发生事故,其损失将不可估量。本文利用浙江大学5Hz空心圆柱扭剪仪(ZJU-HCA)模拟海底交通隧道下饱和软黏土受交通荷载作用,对杭州地区饱和软黏土进行了一系列总次数高达10000次的主应力轴连续旋转的循环加载试验及动载加载后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饱和软黏土经历长期循环荷载作用的力学特性,为海底隧道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底盾构隧道岩土工程设计理论与对策》子课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探讨了ZJU-HCA模拟交通荷载作用时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提出了模拟加载方案。2.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条件下高次数循环加载试验,从孔压、应变、模量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不同条件下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的差异,试验中考虑的影响因素有:(1)针对海底隧道工程中的高水头、高孔压条件,着重研究了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2)针对海底隧道的排水问题,研究排水条件的影响;(3)针对交通荷载(车辆、列车等)的行驶速度,研究加载频率的影响;(4)针对海底土体的超固结性状(历史作用),研究超固结比的影响。发现以上四个因素对于软黏土动力特性都有显著影响,总结了试验结果中体现的规律性,根据研究结果,对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3.在Monismith提出的指数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动态加载试验结果,提出了综合考虑静孔隙水压力、加载频率、超固结比的预测交通荷载长期作用下饱和软黏土的沉降计算模型。4.对经历长期动载作用后的试样进行不排水剪切试验,并与未经历动载作用的试样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经历动载作用后饱和软黏土应力-应变关系、强度等静力特性的变化情况,并与现有结果对比,发现动载结束时试样的应变和孔压在一定范围之内时,经历长期动载作用后试样的强度并未发生变化,而应力-应变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刚度强化和强度发挥提前两方面,结合动载加载时试样的动力特性,发现试样经历长期动载作用后弹性变形特征加强,并试着从微观层面解释以上现象。动载加载过程中的试验条件(除荷载大小和方向)对于动载后试样的静力特性没有影响,研究高次数循环加载后土体的静力特性是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复杂性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作为其中重要研究分支的复杂网络理论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复杂网络理论是抽象出来的一种研究工具,它已经被广泛运用在了许多学科,如生物、化学、材
疫霉属真菌是水果及其种苗上一类非常重要的病害,其中丁香疫霉phytophthora syringae、冬生疫霉P. hibernalis、栗疫霉黑水病菌P. cambivora、草莓疫霉红心病菌P. fragariae
随着工业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暴露,主要涉及专有的工业通信协议。时钟同步协议作为工业控制系统实时性的保障,是最为重要的工业通信协议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死亡率较高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能够将血浆内病毒载量降至不可检测水平,但病毒并不能被彻底清除,主要原因是
[目的]探讨无效食管动力(IEM)和非酸反流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关系。[方法]共纳入90例GERD患者,分为以咳嗽为主诉的GERC组(41例)和以典型烧心(HB)为主诉的HB组(49例),
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最陡爬坡试验对分离自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中高产γ-氨基丁酸的植物乳杆菌NDC75017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确定影响菌体生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早期胎心率下降与胎儿宫内窘迫及脐带血酸碱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第二产程中胎儿监护图形出现早期减速的产妇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产
我国有3亿多儿童,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被诊断为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正以每五年5%的速度增加。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患儿通过治疗都得以存活。同时现代恶性肿瘤儿童的
会议
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合理的股权结构能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中小投资者是市场流通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上市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起至
本文用自行设计的中药(复方)熏剂法,作空气消毒的实验研究,并与紫外线法和乳酸法进行比较。通过54次实验,结果表明: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效果,中药(复方)熏剂法,优于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