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气流分级机设计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iao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心气流分级机是粉体加工过程中的重要设备,流场形态是影响分级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的机型、结构种类繁多,一般包含多个进风口,流场分布较复杂。目前对特定机型的研究较多,尤其对第三代动态涡流分级机内分级关键区域的优化研究较充分,但对各进风口形成怎样的流场形态更有利于颗粒清晰分级的认识尚不深入,缺乏从整机角度对分级流场的构建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将分级流场看作由主离心分级流场和淘洗流场构成,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手段优选出合适的竖直旋涡与水平旋涡主分级流场,研究了淘洗流场对主分级流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总结流场分布、颗粒运动和分级性能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关于分级流场构建和进料位置的设计理论,据此开发了新型水平旋涡动态分级机。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对比了新型分级器与传统切流返转型旋风分级器的流场分布特征与分级性能,发现新型分级器内产生上、下两个旋涡,边壁下行流气量小,上旋涡均为上行气流,提供了径向离心分级和轴向重力分级复合力场,实现对边壁区内细颗粒的轴向淘洗、再分级,有效减少了颗粒间的相互夹带;试验证实新型双旋涡分级器具有分级精度高、能耗低的特点,分级粒径比率指标平均提高约27%,压力损失平均减少约42%。淘洗流场不改变主分级流场的双旋涡分布形式,但对主分级流场的稳定性及内侧轴向速度分布产生较大影响,其与主分级流场相互作用形成明显的分区流动特征;适宜的淘洗流场强度可提高主分级流场的稳定性,抑制主分级流场内旋涡的摆动,为细颗粒的二次分级和及时外排创造有利条件。(2)将进料位置与离心分级流场的速度分布关联,考察了3种代表性位置对颗粒群的运动规律和分级性能的影响。边壁区域进料,细颗粒易被壁面捕集并随下行流进入粗组分,不适用于颗粒分级操作;中心内旋流进料增加了粗颗粒跑损的概率;进料点设在中部旋流强度较大的区域有利于改善物料分散性,减少颗粒在分级区的停留时间,实现粗、细颗粒的快速分离与分级。进而研究发现中部进料时,气流的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对颗粒的定向移动起主导作用,径向速度的影响较小;提出最大切向速度位置为最优进料点,并给出了最优进料位置的设计公式。(3)分析了操作参数与淘洗流场形式对典型水平旋涡动态分级机的影响,转笼转速和入口气速不改变总体流型,对转笼外缘附近气流的切向速度影响很小;旋流型淘洗流场引起主水平旋涡的气流速度分布不均匀,转笼内外甚至产生反向双层旋涡,极大地降低了分级离心力场强度并产生局部旋涡,造成分级精度差。设计了百叶窗型风筛建立逆流直流式淘洗流场,减少了对主流场的干扰,试验表明,粗粉提取率可提高3%以上,牛顿分级效率平均提高约6%。(4)基于以上研究及大量前期工作,提出了高效离心气流分级机的分级流场和进料位置的设计理论:(1)分级流场兼具主离心流场与细粉淘洗流场,两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颗粒分级过程;(2)主分级流场离心力场强度适中,主、淘洗流场分布规则,均匀性与稳定性好,无局部旋涡;(3)淘洗流场应与主分级流场匹配,两者的类型差异小,避免淘洗气流汇入主流时发生速度方向的突变;(4)主、淘洗流场的空间分布相对独立,可分别由独立气流形成,减少相互干扰;(5)粉体颗粒进入位置远离壁面,避免细颗粒直接被壁面捕集,同时也远离排气口,减少粗颗粒短路跑损;(6)进料点尽量设于强分级力场区,为粗、细颗粒的定向分离提供较大的初始加速度;该理论可为高效离心式气流分级机的结构设计提供宏观指导。(5)设计了一种新型水平旋涡动态分级机,模拟发现其流场分布趋于合理,主进风口流道产生冲击分散物料的射流,主分级流场的速度分布较均匀,无次级旋涡形成,主、淘洗流场间的干扰较小,轴向速度梯度小,具有二维平面流场特征;经试验分析,新型分级机的分级性能较好,最大牛顿分级效率为87%,分级精度指数为1.53;结合颗粒受力分析和淘洗流场及颗粒浓度对分级效果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新型水平旋涡动态分级机的分级粒径计算模型,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在8%以内,可用于指导新型分级机的设计和应用。
其他文献
中原油田目前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开发阶段,其中中渗复杂断块油藏含水为94%。由于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水驱波规律认识不清,液流方向技术不成熟,造成了挖潜开发效果变差。为了提高水驱开发效果,需要对液流方向优化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本论文以中原油田具有代表性的高含水油藏文25东为研究对象,将数值模拟和最优理论相结合,实现油藏动态优化,量化油藏配产配注,实现地下流线合理分布,提高水驱开发水平。文25
在油气田生产工业,硫化氢腐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人身安全,因此一直被研究者们所关注。硫化氢腐蚀较其他腐蚀更为复杂,原因是腐蚀环境的不同,钢铁表面会形成多种晶体结构的硫化亚铁。不同硫化亚铁构成的腐蚀产物膜对钢铁腐蚀行为的影响有着明显区别。腐蚀产物的离子选择性可以从离子迁移的角度解释腐蚀产物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然而,关于硫化氢腐蚀产物离子选择性的研究并不充分,关键在于未针对不同晶体结构的硫化亚铁进
油气管道是一种典型的焊接结构,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形式的焊接缺陷。我国近年来已发生多起高钢级管道事故,多表现为管道环焊缝的应变能力不足。环焊缝的应变能力与其力学性能密切相关,由于环焊缝的非均质性,管道环焊缝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一直是一项难题。因而管道环焊缝的力学性能研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环焊缝力学性能研究分为局部本构关系识别和断裂韧性测试两部分内容。针对管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安全“生命线”,油气管道及其安全平稳运行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定量风险分析能够有效辨识危害管道的风险因素,确定次生后果的可信情景,预测并量化风险的大小,为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围绕传统油气管道定量风险分析缺乏动态性、忽视不确定性、以及难以实现两者的联合处理等难点,开展了面向具体油气管道的动态风险分析实现,油气管道定量风险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清管作业是油气管道流动安全保障的重要一项维护工艺。在我国开采的多为稠油,在管道输送过程中蜡沉积问题尤为突出。常见的清蜡作业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机械式清管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由于有关机械式清蜡作业的研究不多,目前现场作业主要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没有形成可靠的理论指导。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机械式清蜡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清管作业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本文主要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机械式清蜡过程摩擦特性研究。
页岩气是一种自生自储在超低渗致密页岩的新型能源。页岩气藏中天然裂缝、人工诱导缝、人工主裂缝是其主要渗流通道,具有吸附气解吸、扩散、滑脱、应力敏感、达西和高速非达西等多种渗流机理,生产动态和产能预测都极为复杂,因此研究页岩气藏缝网系统的流固耦合渗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多孔介质的微观变形机理出发,结合作用力分析与实验测试,提出了净应力和净流压共同作用引起颗粒体积变形、颗粒形状变形和颗粒间变形的应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深井、超深井、复杂结构井等复杂地层井逐渐增加,钻井过程中经常遭遇井漏。井漏以及井漏带来的卡钻、井塌等复杂问题已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制性能优异的钻井液防漏堵漏处理剂已成为钻井过程中堵漏治漏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本文通过分析反相乳液聚合凝胶微球油基钻井液封堵剂的作用机理,结合分子结构设计,通过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适合油基钻井液防漏堵漏反相乳液凝胶微球封堵剂。以产物
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导致我国非均质油藏长期开采后普遍水窜严重,水窜防治的迫切需求使得相应技术迅猛发展、种类繁多。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其对应水窜防治方法的选择缺少合理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导致在很多油藏中水窜的防治效果不佳。因此,本文以提升水窜防治技术筛选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为目标,开展非均质油藏水窜分类方法及其治理的优选研究。以水窜系数为水窜程度的表征参数,分别对层内非均质油藏以及多层非均质油藏进行
近年来,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油气田并购过程中遇到了大量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尤其是在中东地区。此类碳酸盐岩油藏储层与国内碳酸盐岩储层存在明显差异,国内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裂缝、溶洞为主(如塔河油田),而中东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以孔隙型为主,没有或很少发育有大型溶洞,裂缝也只在局部少量发育。由于特殊的润湿性(中性-偏亲油性润湿)及强非均质性等特征,中东地区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进行水驱开发时,油井容易发生
钻井液技术的发展常由处理剂的革新带动,处理剂的革新又基于研发时所依托的化学理论基础。分子自组装为系统中的分子在不受人类外力之介入下自行聚集、组织成规则结构的现象,与诸多学科交叉相融,是21世纪产生新概念、新领域和技术革新的重要源头。分子自组装与钻井液技术之间具备诸多结合点,可成为钻井液处理剂研发、钻井液功能性实现、钻井液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将分子自组装与钻井液技术相结合,研制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