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对湿疹大鼠的影响,以明确黄芪治疗湿疹可能的机制。方法:1.实验分组:60只Wister大白鼠,体重180g±20g,雌雄各半,全部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小剂量、低浓度反复刺激大鼠右耳,建立湿疹模型,后随机选取10只大鼠,以左耳为正常对照组,右耳为模型耳组、其余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生理盐水组、黄芪小剂量组、黄芪中剂量组、黄芪大剂量组、强的松组。2.分别用生理盐水、黄芪小剂量、黄芪中剂量、黄芪大剂量、强的松灌胃治疗,观察大鼠右耳壳的皮损积分及病理变化,测量用药后左右耳的肿胀度差及重量差。用免疫组化法测量各组大鼠右耳壳皮损中IL-4、IFN-γ的水平。结果:1.被2.4-二硝基氯苯(DNCB)小剂量低浓度反复刺激的大鼠右耳壳出现红肿、渗出、结痂,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有轻度细胞间水肿,棘层明显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上部中度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及少量嗜酸粒细胞。大鼠右耳皮损中IL-4表达较正常组升高,而IFN-γ则降低。2.经生理盐水、黄芪小剂量、黄芪中剂量、黄芪大剂量、强的松灌胃治疗后,生理盐水组大鼠右耳壳皮损积分、病理表现及皮损中IL-4、IFN-γ的水平与模型组基本相似,无明显变化(P>0.05);黄芪小剂量组大鼠右耳壳皮损红肿轻度减轻,伴少量渗出、结痂,病理表现为表皮基本恢复正常,棘层变薄,真皮淋巴细胞浸润减少,IFN-γ升高(P<0.05),IL-4则较模型组降低不明显(P>0.05)。黄芪中剂量组右耳壳红肿明显减轻、无渗出、结痂。组织病理表皮恢复正常,棘层明显变薄,真皮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大鼠右耳皮损中IL-4降低不明显(P>0.05),IFN-γ明显升高(P<0.01)。强的松组和黄芪大剂量组大鼠右耳壳皮损及病理表现基本正常,大鼠耳皮损中IL-4均明显降低(P<0.01)。耳对IFN-γ无明显影响(P>0.05)。说明黄芪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促进IFN-γ的表达,高剂量时则抑制IFN-γ表达。结论:1.小剂量,低浓度2.4-DNCB反复刺激大鼠右耳可成功建立湿疹模型,其湿疹大鼠右耳皮损中IL-4表达升高,而IFN-γ表达则低下。2.经黄芪治疗后,可通过直接升高IFN-γ而间接降低工L-4的表达,有利于湿疹病情改善。3.黄芪对IFN-γ的表达,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依赖关系,在低、中剂量时随着剂量的增加,促进IFN-γ的表达,而对IL-4无明显影响,高剂量则对IFN-γ、IL-4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4.因此黄芪对IL-4、IFN-γ的调节作用是其治疗湿疹的机制之一。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选择合适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