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8年推出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行动,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全球使用是预防和脊髓灰质炎疫情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有两个主要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在世界上使用,即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然而,OPV由于保留一定病毒活性,它也偶尔会引起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或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源循环(cVDPVs)病例的暴发。因此,为了避免长期使用OPV可能出现的毒力恢复,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可能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国际上生产IPV的厂家均采用该病毒野毒株(Salk株)制备,使得在生产中对生物安全要求级别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因而价格昂贵,为此,WHO建议,使用脊灰减毒疫苗株(Sabin株)开发制备Sabin株灭活疫苗(Sab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并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推广使用,这将对实现全球最终根除脊灰目,并确保无脊灰状态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旨在探讨sIPV规模化生产两个关键工艺过程(病毒灭活剂防腐剂的抑菌效果)中不同的灭活剂甲醛对病毒灭活效果和对抗原的影响;以及疫苗中加入防腐剂二苯氧基乙醇对抑菌效力的评价。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立甲醛灭活效果的内控方法和二苯氧基乙醇抑菌效力检测内控标准提供参考,为保证用于病毒灭活的甲醛和用于抑菌的二苯氧基乙醇符合工艺要求,同时,也为sIPV病毒灭活及疫苗防腐两个关键生产工艺中物料的质量控制及供应商筛选提供依据。本研究第一部分观察四个不同厂家的四种甲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Sabin株的灭活效果。用四种甲醛(终浓度为92.5μg/ml)对三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Sabin株进行灭活,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病毒感染性滴度进行病毒灭活效果试验,绘制灭活动力曲线,并用ELISA法检测灭活病毒液D抗原含量。结果四种甲醛对三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Sabin株灭活后,病毒感染性滴度均成下降趋势。在37℃灭活1天滴度直线下降103CCID50/ml以上,灭活到第4天均检测不到病毒,灭活后的病毒液D抗原含量回收率均大于80%,且四种甲醛对三个型不同批次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后抗原影响无差异(P>0.05)。结论四种甲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样品灭活彻底,对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的D抗原破坏小,能较好地保持疫苗的有效成分,为甲醛质量控制及供应商筛选提供依据。本研究第二部分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e IPV)中所添加的二苯氧基乙醇的抑菌效力进行确认。方法将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作为挑战菌株,分别加入到二苯氧基乙醇含量为5mg/ml的Sabin IPV中,在不同时间段检测样品中微生物的存活情况。结果二苯氧基乙醇含量为5mg/ml的Sabin IPV,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2-苯氧乙醇作为防腐剂的Sabin IPV抑菌效力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抑菌效力的要求。结论可选择5mg/ml的二苯氧基乙醇作为Sabin IPV的抑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