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在脑转移肿瘤患者每次行IGRT(image-guidedradiotherapy,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之前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肿瘤强化,然后行CBCT(cone-beamCT,锥形束CT)扫描,直接以强化后的肿瘤为配准标志,使每次治疗时的肿瘤位置与模拟定位时一致,然后给与大剂量分割照射,研究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对脑转移肿瘤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并测量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计算kV锥形束CT(kVCBCT)引导脑转移瘤放疗计划靶区设定过程中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边缘外放值。
材料和方法:
①选择2006年7月~2007年2月间脑转移肿瘤患者14例,在每次放射治疗之前,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造影剂优维显100ml后立即行螺旋CT扫描,然后分别于20、30、40分钟行KVCBCT扫描,观察CBCT图像显示肿瘤的形状、大小、肿瘤强化程度与计划CT图像之间的差别,记录X轴(左右)、Y轴(前后)、Z轴(上下)三个方向偏移值。测量分次放疗间和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
②选择2007年2月~2008年3月间脑转移肿瘤患者25例(脑转移病灶32个),采用每次放疗之前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方法进行在线大剂量IGRT,6~8Gy/次,照射4~6次,评价该方法在脑转移肿瘤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结果:
①脑转移肿瘤患者每次放射治疗之前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使脑转移瘤在KVCBCT中显像,与原发肿瘤部位无关,靠近颅底部位转移灶因骨质伪影影响肿瘤显示欠佳,其它部位脑转移灶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在肿瘤位置、大小、形状上没有明显差别,肿瘤强化至少可持续40分钟。
②直接以强化后的肿瘤为配准标志观察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总系统误差的标准差X轴为0.92mm、Y轴为0.95mm、Z轴为1.10mm,其相对应的总随机误差的标准差X轴为2.19mm、Y轴为1.87mm、Z轴为1.94mm,根据VanHerk公式:CTV-PTV外放=2.5∑(总)+0.7σ(总),计算CTV-PTV外放:X轴为3.2mm、Y轴为3.5mm、Z轴为4.0mm。
③放疗结束后2~3个月行CT/MRI扫描,CR8例,PR13例,NC3例,PD1例。有效率为84.0%(21/25)。治疗前KPS平均分为68.5,治疗后KPS平均分为75.8;平均提高7.3。治疗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异常、语言功能、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
①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方法使脑转移瘤在KVCBCT中显像,方法简单,可清楚显示转移病灶部位、大小、形状,注射造影剂后有至少40分钟的时间实施放射治疗。
②直接以强化后的肿瘤为配准标志,可以有效减小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对于个体化确定由CTV到PTV外放安全边界的制定有确切的指导作用。并能发现治疗过程中肿瘤体积和数量的变化,及时修改靶区。脑转移瘤适形放疗CTV-PTV外放可以为4.0mm。
③以强化后的肿瘤为配准标志进行在线大剂量分割照射,可以有效减少正常脑组织受照体积,缩短治疗时间,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