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原始生殖细胞在生殖嵴的定位及其与猪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培养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发育与迁移,是哺乳动物配子发生和发育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PGCs的分离培养,对胚胎生殖(EG)细胞的建系是至关重要的。由于EG细胞在形态学、分子标志与体内外分化潜能等方面都与ES细胞相似,并被证实具有种系传递能力,因此,分离培养PGCs已经成为获得多能干细胞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小鼠、猪胚胎为材料,对不同胚龄小鼠生殖嵴的发育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通过对PGCs在生殖嵴中的AP染色定位观察,比较其数量的增殖规律;通过采集不同日龄昆明小鼠PGCs,探讨并优化其分离培养程序;并从猪胚胎生殖嵴中分离PGCs,进行原代培养与传代,对影响PGCs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探讨。本研究包括如下试验: 试验1 小鼠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生殖嵴的形态学研究 本试验以昆明小鼠胚胎为材料,对不同胚龄的生殖嵴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通过对PGCs在生殖嵴中的AP染色定位观察,比较其数量的增殖规律,以期为小鼠EG细胞的分离培养提供依据。试验表明,小鼠11.5~13.5dpc胚胎,随胎龄增长生殖嵴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由凸入体腔的原始性索渐变为椭圆形的实质性器官-性腺;AP染色表明,在这个过程中,生殖嵴内的PGCs在不同胎龄的生殖嵴内,数量明显不同,显示出随着胎龄增长,呈数量级增殖的趋势。小鼠11.5~12.5dpc胚胎为采集PGCs的最佳时期。 试验2 小鼠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培养 本试验分离培养10.5~14.5dpc小鼠胚胎的PGCs,对PGCs的形态特征、体外生长特性进行了探索。试验表明:(1)对PGC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PGCs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具有折光性,AP染色呈强阳性。(2)10.5~13.5dpc的PGCs在培养5d后,集落出现高峰期。13.5dpc的PGCs,在培养3d后集落的增殖逐渐平缓;14.5dpc的PGCs则在培养3d后集落数出现下降。总体来看,11.5和12.5dpc小鼠胚胎PGCs,最适于分离培养胚胎生殖(EG)细胞。(3)通过对分离培养的EG细胞集落进行鉴定,表明其形态学特征和AP活性与小鼠ES细胞相似;本试验以STO细胞作饲养层,分离培养小鼠EG细胞,并传至第8代。(4)从传代培养结果来看,采集10.5~12.5dpc胚胎生殖嵴,不仅可获得相当数量的PGCs,集落生长也相对稳定。 试验3 猪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培养 本试验采集妊娠25~27d猪胚胎的PGCs,以STO细胞作饲养层,用96孔培养板作原代培养,4孔培养板作传代培养。结果表明:(1)
其他文献
通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论证了在大学女生基础体育课上运用健身运动处方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提出了大学基础体育课传统教学模式,应向以传授健身
<正> 肿瘤具有抗原性,这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肿瘤却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致使用自体肿瘤细胞制备的瘤苗进行免疫治疗在很多情况下效果不理想。造成这些
通过对某汽车前轮毂总成中轴承游隙的分析,得到影响轴承游隙的主要因素,并对原有汽车前轮毂总成中轴承的结构进行改进。
摘  要:利用表面肌电图和近红外线光谱测定技术(NIRS),在30%和50%肘关节最大性力量(MVC)两种负荷条件下,对肘关节等速运动状态下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肌放电量及其肌肉组织内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含量(oxy-Hb·Mb)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运动过程中肌放电量和oxy-Hb·Mb出均有明显的逐步下降和表面肌电图的积分值(iEMG)逐渐升高现象,而且50%MVC组下降幅度大于30%
在简要分析造成当前我国玉米抗病育种被动局面与短期行为的思想及问题的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可行性出发 ,提出下一步玉米抗病遗传育种 ,应树立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
推进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对增强女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家庭可持续发展保障,保障女性生存和发展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背景下,贫困地区女性就业脱贫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