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位病灶进展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以及治疗后复发率居高不下的关键问题。抑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相互促进,其具体机制未见报道。抑郁作为应激源长期刺激机体,促进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激活调节性T细胞,抑制效应T淋巴细胞杀伤力,病灶清除障碍,促进肿瘤等多种疾病进展。本研究以调节性T细胞为关键点,探讨β2-AR/Treg信号通路在抑郁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进展中的作用,并阐释活血消异方的干预机制,为中医药“解郁活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依据,为中医药防治、长期管理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思路。研究目的(1)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证型特点和证型转化规律。(2)探讨抑郁介导的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进展的作用。(3)探讨活血消异方改善抑郁,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进展的作用环节及靶点。研究方法临床研究一对4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初诊证型,及261例复诊患者每3个月证型进行总结,分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经量、痛经评分、病变类型、病灶大小、是否手术、中药疗程对证型的影响作用。临床研究二纳入合并抑郁状态的气滞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以10例健康女性做对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抑郁状态患者外周血神经递质和T淋巴细胞分布特点。动物研究一选用8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25只,将大鼠分为空白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EM 组(EM)、EM 抑郁组(EM+CUMS)、抑郁组(CUMS),每组5只。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建立抑郁模型,采用同种异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6周进行称重、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取材检测。测量异位病灶体积,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尼氏体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NE、DA、5-HT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异位病灶Treg、CTLA-4和CD3+CD8+T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BDNF蛋白和异位病灶cAMP、p-CREB、p-PKA 蛋白,qRT-PCR 检测异位病灶 cAMP、CREB、PKA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异位病灶β2-AR、IL-2、穿孔素、颗粒酶含量。动物研究二选用8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20只。分为空白组(Control)、EM抑郁组(EM+CUMS)、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HXXYF-L)、活血消异方高剂量组(HXXYF-H),每组 5只。EM+CUMS 组、HXXYF-L 组和 HXXYF-H 组均进行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造模,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造模第14天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建模。子宫内膜异位症建模第7日开始给药,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活血消异方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低、高剂量活血消异方灌胃,空白组和EM抑郁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3周。造模6周进行称重、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取材检测。研究结果临床研究一(1)气滞血瘀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证型,占62.9%,气虚血瘀证次之。(2)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各证型出现转化,转化后气滞血瘀证占比显著提高,高达84.3%。用药3个月和9个月是证型转化的关键节点。(3)中药疗程与证型转化存在显著相关性,是促进证型转化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二(1)与健康女性对比,EM合并抑郁患者外周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增高(P<0.05)。(2)与正常参考范围对比,EM合并抑郁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辅助/诱导T细胞、(抑制、细胞毒)T细胞以及两者比例大致正常。调节性T细胞异常率高达83.33%,均高于正常值。(3)与健康女性比较,EM合并抑郁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辅助/诱导T细胞、(抑制、细胞毒)T细胞以及两者比例未见显著差异(P>0.05)。(4)与健康女性比较,EM合并抑郁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占比显著增高(P<0.01),最高值达14.55%,约是正常范围上限7%的两倍。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占比较健康女性无显著异常(P>0.05)。(5)与健康女性比较,EM合并抑郁患者外周血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T细胞占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动物研究一(1)与空白组比较,EM组、EM抑郁组和抑郁组大鼠体重均显著降低(P<0.001)。(2)与空白组比较,EM抑郁组和抑郁组糖水消耗率显著减少(P<0.001)。与EM组比较,EM抑郁组和抑郁组糖水消耗率亦显著降低(P<0.001)。(3)与空白组比较,抑郁组运动总距离、运动总时间、中央区停留时间均显著降低,静止总时间显著增加(P<0.05)。EM抑郁组运动总距离、运动总时间、静止总时间改变更为显著(P<0.01),中央区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EM组旷场实验运动轨迹与空白组、EM抑郁组、抑郁组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4)EM抑郁组和抑郁组大鼠海马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形态不规则,间隙增大,排列紊乱,细胞核消失,海马BDNF表达量显著下降。与空白组比较,EM抑郁组和抑郁组大鼠外周血NE显著增加,DA、5-HT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EM组大鼠外周血NE、DA、5-HT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海马BDNF表达量降低(P>0.05)。(5)与EM组比较,EM抑郁组异位病灶体积显著增大(P<0.01),异位病灶调节性T细胞占比显著增多(P<0.05),调节性T细胞CTLA-4呈高表达(P<0.05)。(6)与EM组比较,EM抑郁组异位病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1),IL-2、穿孔素、颗粒酶含量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与EM组比较,EM抑郁组异位病灶β2-AR表达显著增加(P<0.05),cAMP、p-CREB、p-PKA蛋白含量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M抑郁组异位病灶cAMP、CREB、PKA 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P<0.001)。动物研究二(1)与EM抑郁组比较,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活血消异方高剂量组体重均显著增高(P<0.001)。(2)与EM抑郁组比较,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活血消异方高剂量组糖水消耗率显著增加(P<0.001),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3)与EM抑郁组比较,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活血消异方高剂量组运动总距离和运动总时间均显著增加,静止总时间减少(P<0.001)。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中央区停留时间较EM抑郁组增加(P<0.05)。两组行为学检测与空白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EM抑郁组比较,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活血消异方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细胞数量增多,排列较整齐,形态较完整。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大鼠海马BDNF表达量较EM抑郁组显著增加(P<0.01)。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活血消异方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NE显著减少,DA、5-HT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与EM抑郁组比较,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活血消异方高剂量组异位病灶体积均显著缩小(P<0.01),异位病灶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调节性T细胞CTLA-4表达显著下调(P<0.01)。(6)与EM抑郁组比较,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活血消异方高剂量组异位病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IL-2、穿孔素、颗粒酶含量显著增高(P<0.01)。(7)与EM抑郁组比较,低剂量、高剂量活血消异方均可有效降低EM抑郁大鼠异位病灶β2-AR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活血消异方低剂量组、活血消异方高剂量组异位病灶cAMP、p-CREB、p-PKA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异位病灶cAMP、CREB、PKA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研究结论(1)“气滞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本质所在,贯穿疾病发展全过程。(2)抑郁可通过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控调节性T细胞介导的异位病灶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EM进展。(3)活血消异方通过改善抑郁,调控β2-AR/Treg信号通路,增强对异位病灶的杀伤能力,控制异位病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