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 IIMs)最常见的亚型之一,临床以进行性骨骼肌无力、活动期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增高和肌源性损害的电生理改变为特点。其病理基础在于细胞免疫介导的CD8+T淋巴细胞识别攻击MHC-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I)表达阳性的肌纤维引起肌纤维变性坏死,导致骨骼肌无力的发生。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是目前PM的首选治疗药物。基础研究表明,GC与骨骼肌胞浆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相结合,通过转录激活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lucocorticoid response element, GRE),促进肌肉特异性肌萎缩相关泛素连接酶蛋白(muscle specific ring inger protein 1, MuRF1及nuscle atrophy F box, MAFbx)的表达,靶向诱导各种骨骼肌蛋白的降解,导致骨骼肌萎缩和无力。既往研究发现,GC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过程中患者可出现骨骼肌无力,骨骼肌活检有Ⅱ型纤维萎缩,考虑肌无力与GC诱导的骨骼肌萎缩有关。PM患者应用GC治疗过程中,临床肌无力、血清CK和肌肉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判断激素应用过程中是否出现了GC导致的骨骼肌萎缩是临床面临的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本实验通过观察PM患者GC应用后骨骼肌病理变化,总结GC导致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同时检测骨骼肌GR及MuRF1及MAFbx表达情况,探讨PM患者中GC导致骨骼肌萎缩的可能机制,以其指导临床。第一部分糖皮质激素应用对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和病理的影响目的观察GC应用中PM患者的临床肌无力症状、CK水平变化以及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PM患者GC治疗过程中GC相关肌萎缩的出现频率和判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肌肉病中心接受肌肉活检前已经应用GC治疗的PM患者24例,总结患者GC治疗后肌无力症状和血清CK水平的变化以及肌活检病理特点,所有肌肉标本均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改良Gomori三色(modified Gomori trichrome, MGT)染色、还原型辅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hydrogen, NADH)染色、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ATPase)染色和油红“O"(Oil red O, ORO)染色。将特征性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分类汇总。结果GC应用后骨骼肌无力缓慢改善者占14/24(58%),症状无变化者占本组患者6/24(25%)。GC应用后至肌活检前血清CK明显下降21/24(87.5%)。临床症状加重的4例患者,1例经进一步电镜检查确诊为包涵体肌炎,其余3例双下肢无力为主。24例患者肌肉活检病理检查示炎细胞浸润12/24(50%),两型纤维大小不等20/24(83.3%);脂滴增多14/24(58%); ATPase染色示选择性Ⅱ型纤维萎缩3/24例(12.5%)。3例患者接受类固醇治疗后CK明显下降,但肌无力症状加重,肌活检示选择性Ⅱ型纤维萎缩,Ⅰ型纤维内脂质增多,符合GC导致的骨骼肌萎缩,即类固醇肌病。结论1.GC应用后对大多数PM患者可改善骨骼肌无力症状,肌活检炎细胞浸润检出率下降。2.类固醇相关的肌萎缩占12.5%。主要特征是临床肌无力症状加重,但CK明显下降,骨骼肌病理表现为:Ⅰ型纤维内脂滴明显增多,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第二部分多发性肌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肌萎缩的临床及病理机制研究目的分析PM患者GC治疗导致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临床及肌肉病理特点,探讨GC导致的骨骼肌萎缩在PM患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结合骨骼肌活检病理结果选取16例患者,对照组4例;PM组6例;PM+GC组6例,GC组患者ATPase染色PH10.4有Ⅱ型纤维萎缩。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受累肌群、CK及肌电图等各项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同时肌肉标本HE染色观察炎细胞浸润情况,ATPase染色观察骨骼肌纤维萎缩具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骼肌标本中GR和MHC-Ⅰ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GR、MuRFl和MAFbx的表达情况。结果1.GC应用肌萎缩组受累肌群以双下肢近端为著,血清CK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GR在PM组表达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组GR表达显著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AFbx在PM组与GC组均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RF1仅在GC组表达显著增高,与GR表达趋势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M患者GC治疗中出现双下肢无力为主且进行性加重,血清CK显著降低,肌电图无明显异常,需警惕GC导致骨骼肌萎缩的出现;2.GR在PM患者GC诱导的骨骼肌萎缩中发挥关键作用,GR表达与MuRF1表达趋势一致,推测MuRF1可能是GR特异性的靶蛋白,为靶向干预GC诱导肌萎缩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