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来,我国农业在制度变革与技术进步推动下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开始面临几近极限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特别是我国西北旱作农区,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但在实践中,由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成本远高于农户承受水平,因而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这也是各国政府发展节水农业的共同经验。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并伴随有一系激励性的政策规划与措施出台,但我国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仍存在明显不足。科学合理的补贴标准与政策实施方式往往被视为保障补贴政策高效运行的核心内容。但目前来看,一方面,现行的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标准核算,缺少全面的成本收益基础,尤其是非市场化的成本收益数据缺失严重;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补贴政策实施方式设计,往往忽视农户偏好,制约了政策实施效果的最大限度发挥。基于此,本文以甘肃省民勤县滴灌技术为例,结合712份城乡居民调研数据,以“全成本收益”视角的补贴标准核算和“农户偏好”视角的政策实施方式优化为切入点,按照“理论准备与研究框架搭建→政策发展历程与实践问题分析→补贴政策的激励效果分析→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全成本收益量化、农户对政策实施方式的偏好揭示→补贴标准、实施方式及其他相关措施的优化与建议”的逻辑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建议如下:第一,通过对近20年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的细致梳理,以实施范围、预期目标为依据,将其划分为探索、起步、推广和完善四个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未来补贴政策应以农户为中心,注重指向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提升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关于现行补贴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表明,全面的成本收益核算基础缺失,难以确保补贴标准的公平性与有效性,政策实施方式设计过程中对农户偏好的忽视,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的发挥。此外,缺少可行的操作准则、专项资金保障不足、成本收益评估体系缺失、补贴发放流程不规范、节水交易机制不健全、信贷保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补贴政策落地难、效果差、长效性不足等问题。第二,SEM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补贴政策能够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产生明显的正向激励作用,并且随着农户技术采用阶段的深入,激励作用的强度也随之提升。但进一步地分析表明,政策激励作用的提升可能主要源于农户自身的认知变化,并主要表现为农户对补贴政策的依赖程度的提升。也即是,在技术采用前,农户对技术效果和补贴政策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而经过自身采用实践,农户开始质疑原有补贴标准与实施方式的合理性,并产生新的政策需求,其后续采用意愿也开始表现出较强的政策依赖。虽然,这部分研究验证了补贴政策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激励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现行补贴政策存在优化和调整的现实需求。第三,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全成本收益”测算结果表明,受访农户采用滴灌技术的市场化成本和非市场化成本分别为195.69元/亩和207.69元/亩,每年所带来的市场化收益和非市场化收益分别为162.43元/亩和275.91元/亩。其中,非市场化成本与收益的测算是该部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非市场化成本测算方面,本文结合运用“开放式”和“支付卡式”两种引导技术,设计了适用于农户调研的CVM问卷,并在PID模型的基础上对受访农户真实受偿意愿分布进行了更为合理的假定,从而提高了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在非市场化收益测算方面,本文基于选择实验法(CE)构建了滴灌技术采用的非市场化收益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CE问卷设计与实地调研收集研究区域居民支付意愿数据,进而通过RPL模型估计和补偿剩余计算得到技术采用的非市场化收益。第四,农户对补贴政策实施方式偏好的分析结果表明,受访农户多倾向于接受配套实施有耕地整理项目的滴灌技术补贴政策,而对节水设备的补贴形式和配套的技术指导存在较强的偏好异质性。关于农户政策偏好的揭示,本文同样引入了选择实验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由不同政策属性构成的多种备选政策情境(分别代表不同的备选实施方式),进而通过农户政策参与模拟收集其偏好数据,最终运用RPL模型估计能够反映农户政策偏好的效用函数。同时,在农户政策参与模拟过程中,形象化的问卷设计与适当的误差控制机制引入,也为提高CE调研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做出了创新性尝试。此外,这部分研究不仅为揭示农户层面的政策偏好提供了可行思路,也拓展了CE的应用范围。最后,为提升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政策的实践效果,本文结合前述分析结果进一步探讨了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标准、政策实施方式及其他一些相关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优化建议。在补贴标准方面,基于全成本收益测算结果,核算得到了的滴灌技术补贴标准的下、上限分别为240.95元/亩和275.91元/亩,前者能够确保农户不会因为技术采用而利益受损,而后者则能够使农户最大限度地分享技术采用的外部效益。进一步,通过与现行补贴标准的对比,本文提出了扩大补贴范围、适度提高标准的相关建议。在政策实施方式方面,基于农户政策偏好分析结果,提出了关注耕地整理项目的配套实施,根据农户需要提供适当的设备补贴形式与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服务,以及通过整合现有政策措施来提高整体实施效果的相关建议。在其他相关措施方面,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细化补贴政策内容、设立专项资金、对落后地区适度倾斜、构建成本收益评估体系、协调沟通机制、规范补贴发放流程、完善节水交易机制与信贷保险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与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