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梦”口号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与“中国梦”相关的社论新闻也得到了学术界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从语言学视角看,“中国梦”新闻语篇包含丰富的评价资源,表达了评论者自身和所代表社会团体的态度倾向,对正能量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国家话语体系建设角度来看,“中国梦”新闻语篇中语言的积极话语建构模式对中国国家国家话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已有学者对“中国梦”的隐喻特征和国家身份建构过程进行了初探。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将继续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中的评价意义出发,通过分析“中国梦”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实现方式和分布情况,深入探究“中国梦”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基础上,Martin(2000)提出了语言评价系统。评价系统视角下的语篇分析接触了语言元功能不能完全阐释的人际成分,能够深入探究语言背后评价主体的情感和态度,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尝试。其中,态度是评价系统的核心,包含情感、评判和鉴赏三个子系统,三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映评价主体的态度倾向。而在本研究中,评价系统为“中国梦”新闻语篇价值取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了语篇分析的理据性。鉴于评价理论和积极话语分析存在着共同基础,本研究将评价理论应用于积极话语分析,以新的视野探究新闻语篇的和谐意义。本研究选取2013年至2015年期间于英文版China Daily和Xinhua News Agency上的发表的30篇评论类新闻语篇作为语料,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在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探究新闻语篇中“中国梦”的内涵和社会意义。首先,本研究借助词频检索、词性标注等手段,结合语义和语境分析,从词法、句法、语义、修辞等不同维度识别语料中的态度资源,分析“中国梦”新闻话语的建构模式。然后,本研究运用评价标注工具UAM corpus tool对态度资源进行多次标注,对态度资源的整体特征、极性和显性/隐性分布情况进行定量统计。最后,在定性识别和定量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梦”新闻语篇的价值取向,总结新闻语篇中“中国梦”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探究评价主体如何在读者和作者的互动中推销评价,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研究发现,语料中态度资源占总评价资源的68.53%,主要通过词汇、句法、语义、修辞等显性和隐性等手段来实现。态度子系统中,鉴赏资源为69.97%,比例最大,评判资源占23.11%,仅涉及较少的情感资源。语料汇中大量的正面态度资源肯定了“中国梦”的积极意义。虽然,语篇中有较少的负面评价词汇,但基本出现在否定句式中,反而加强了正面评价的力度,传达了“中国梦”的积极话语意义,与正面评价共同建构了语篇的积极话语模式,阐释了英语新闻语篇中“中国梦”在集体主义关照下“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内涵,体现“中国梦”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从评价视角分析“中国梦”新闻语篇的积极意义,从语言层面挖掘评论类新闻的意识形态价值,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构建寻求语言学依据。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化研究视角,借鉴国内外对“中国梦”国家话语新的研究成果,尝试从修辞、语用,乃至是传播学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探究“中国梦”新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