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第一位,预后较差,即使行广泛淋巴清扫术,五年生存率仍不超过35%。胃癌治疗的最大难题是复发,复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治疗前患者血液中已有目前技术水平不能检测到的微转移。因而,检测并治疗微转移是预防复发的有效途径。CK19、CEA都是研究得较多的胃癌微转移肿瘤标记物,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各家实验报告结果不尽相同。对微转移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疗方面,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化疗,但对术中经静脉全身化疗研究较少,对化疗的指征没有统一的认识,本实验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CEAmRNA含量及其变化,指导胃癌患者的术中化疗并观察疗效。第一章:胃癌病人与外周中血OK19mRNA、CEAmRNA的表达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指标。方法:取已确诊的胃癌病人92例及正常人20例,取外周血,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CK19mRNA、CEAmRNA表达情况,比较胃癌病人外周血与健康人两项指标的差异,分析胃癌微转移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人外周血CK19mRNA、CEAmRNA,全为阴性。胃癌组病人外周血CK19mRNA阳性率46.7%,CEAmRNA阳性率42.4%,两指标总的阳性率(有一项阳性为阳性)为66.3%。(2)胃癌病人外周血OK19mRNA、OEAmRNA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之差别。总阳性率为66.3%。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3.53,P<0.01)。(3)微转移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不同病理类型CK19mRNA、CEAmRNA总阳性的表达有差异,(x~2=14.92,P<0.05)。浸润深度情况不同,外周血CK19mRNA、OEAmRNA的表达有差异,浆膜受累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受累者(X~2=13.01,P<0.01)。病理分期与外周血OK19mRNA、CEAmRNA的表达有关,分期越晚,表达率越高(x~2=13.48,P<0.05)。淋巴结有转移者CK19mRNA、CEAmRN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7.14,P<0.05)。肿块部位与CK19mRNA、CEAmRNA的表达率无关,不同部位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X~2=5.53,P>0.05)。年龄与CK19mRNA、OEAmRNA的表达无关系(x~2=2.94,P>0.05)。性别与CK19mRNA、CEAmRNA的表达无关系(x~2=1.23,P>0.05)。结论:1采用RT-POR技术检测胃癌病人外周血CK19mRNA、CEAmRNA的表达能较客观地反映胃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的状况。2联合检测OK19mRNA、OEAmRNA能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3胃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与年龄、性别、部位无关,与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第二章:胃癌病人术中化疗方案筛选及化疗体外药敏实验的研究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化疗较合适的方案。方法:病例选择;第一部分中的病例中取35例,其中女性17例,男性18例,年龄31-74,平均41.6岁,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12例,未分化3例。所有病人都未接受抗肿瘤治疗。肿瘤体外药敏实验:采用MTT法:制备20种化疗方案的工作液,分别测定各种方案的抑瘤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抑瘤率高者作化疗方案。结果:20种方案中以5-FU抑瘤率最高(57.36±15.2),与其他方案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药敏实验显示:5-FU对胃癌有较高的抑瘤率,明显优于其他方案,可筛选作为胃癌病人的术中化疗首选方案。第三章术中化疗对胃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的治疗作用的研究第一节胃癌病人外周血OK19mRNA、OEAmRNA的表达对术中化疗的指导作用目的:采用CK19、CEAmRNA的表达来观察术术中化疗对微转移的治疗效果,并探讨术中化疗的效果。方法:取术前外周血中CK19mRNA、CEAmRNA至少一项呈阳性病人30例和都呈阴性的胃癌病人30例,分成6组,每组10人,按以下分组:1组:CK19mRNA、CEAmRNA都呈阴性,不施术中化疗。2组:CK19mPNA、CEAmPNA都呈阴性,施化疗,方案为术中滴一次5-FU(剂量500mg/m~2)。3组:CK19mRNA、CEArnRNA都呈阴性,施化疗,方案为术前2天及术中各滴一次5-FU(剂量500mg/m~2)。4组:CK19mRNA、CEAmRNA都呈阳性,不施术中化疗。5组:CK19mRNA、CEAmRNA都呈阳性,施化疗,方案为术中滴一次5-FU(剂量同前)。6组:CK19mRNA、CEAmRNACK都呈阳性,施化疗,方案为术前2天及术中各滴一次5-FU(剂量同前)。每例病人于术程开腹前、胃癌根治术取下标本后、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2周采外周静脉血,术中开腹后及取下标本后各采网膜右静脉血一次;术后取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用RT-PCR检测CK19mRNA、CEAmRNA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中CK19mRNA、CEAmRNA的表达,所有组病例癌组织总的阳性率为90%-100%,6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824,P>0.05;正常胃组织CK19mRNA、CEAmRNA的表达情况:只有CK19mRNA有表达,约2/10-1/10例,6组比较,P=0.62,P>0.05,无显著性差异。外周血CK19mRNA、CEAmRNA总的阳性率各组变化情况:阴性病人手术前后血清CK19mRNA、CEAmRNA的变化各组之间(1组与2,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病人手术前后血清CK19mRNA、CEAmRNA的变化各组之间(4组与5,6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开腹后网膜右静脉血CK19mRNA、CEAmRNA的表达与术前外周血的表达一致,无差异;术中取下标本后网膜右静脉血CK19mRNA、CEAmRNA的表达与术前外周血的表达不一致,原来阴性的病人(1、2、3组)出现一定的阳性率(5/10-6/10),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术中化疗能减少胃癌病人外周血中CEAmRNA、CK19mRNA的表达,提示可能对外周血微转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外周血CEAmRNA、CK19mRN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术中化疗的指征参考及疗效观察指标。(3)5-FU术中静滴可作为胃癌病人术中化疗首选方案。第二节术中化疗对胃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术中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第三部分的病例做长期随访,每例病人都行规范的术后辅助化疗,每组病人以3个月为时间单位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然后比较各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外周血微转移阴、阳性生存曲线对比(1、4组对比),x~2=5.24,P<0.05,差异有显著性。外周血微转移阴性生存率曲线对比:x~2=3.98,P>0.05,差异无显著性。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病人生存曲线的比较x~2=9.47,P<0.05,3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趋势分析,x~2=8.23,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生存情况好坏依次为:6组、5组、4组。结论:胃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疾病的预后有很重要意义,阳性者的术后无病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者。术中化疗对外周血微转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5-FU静滴化疗有较好的效果。化疗方案还可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