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后,人类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人口革命,这场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场特殊的全球性革命即人口的老龄化,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根据我国201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87%,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的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的赡养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人们只关注对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忽视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年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于是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有关精神赡养的案例。面对日益复杂的精神赡养纠纷,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对于精神赡养的规定逐渐无法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该法对于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规定的并不完整,在精神赡养的内容、义务主体、履行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缺乏细致明确的规定,这不仅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阻碍,同时也是是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草案中有关精神赡养的部分在社会上也有着极大的反响。因此,本文在我国法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关于精神赡养的理论研究以及国外有关制度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进行探究,并寻求完善老年人精神赡养制度的策略,从而使精神赡养案件得到合理地解决。本文以案例引出下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司法实践中有关精神赡养纠纷的两个案例,这两个案例都是老年人的要求赡养义务人进行精神赡养,但由于目前精神赡养问题的法律规定并不完善,因此导致司法实践中不同的法院对于此类案件有着不同的处理结果。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精神赡养的基本理论,结合理论界不同学者的观点,对精神赡养的概念加以界定,分析并概括精神赡养所具备的独特的法律特征。第三部分,该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论述,一方面介绍了精神赡养问题在我国的立法现状,另一方面根据目前的现状以及实践的需要分析出精神赡养法律规范中存在的缺陷。第四部分,分别对亚洲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精神赡养制度进行介绍,并分别从立法、司法以及社会制度三方面对国外的的优秀成果加以借鉴。第五部分,此部分为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通过上文对精神赡养制度的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总结出完善我国精神赡养制度的立法构想,以便于司法实践中精神赡养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