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锁莓(蔷薇科)的分类修订及谱系地理学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锁莓(Rubus foliolosus D.Don)是悬钩子属(RubusL.)植物中分类较为困难的类群,该种地理分布广、形态变异复杂,长期存在分类争议。本研究以黑锁莓为研究对象,将传统的植物分类学修订与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相结合,旨在澄清黑锁莓分类混乱,进行分类修订的同时,从谱系地理学角度进一步对该物种进行探索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锁莓国内主要广布于云贵高原地区,并延伸至喜马拉雅地区,为典型的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种。该种与茅莓(Rubusparvifolius)形态上极为相似,区别在于该种的果实成熟时为黑色,且两个种分布区没有重叠,《云南植物志》(第12卷)中记载茅莓在云南有分布系错误鉴定。黑锁莓曾作为红泡刺藤(Rubus niveus Thunb.)的异名在《中国植物志》(第37卷)被归并,事实上二者区别显著,是两个不同的种,主要表现在黑锁莓主茎近乎匍匐于地面,可育枝上的叶片大多具3-5小叶,菱状圆形或倒卵形,叶背绒毛会部分或完全脱落。而《中国植物志》(第37卷)中记载的钝叶桔红悬钩子(Rubus aurantiacius Focke var.obtusifolius Yu et Lu)(变种)则应并入黑锁莓。通过分类修订,本研究支持黑锁莓作为一个独立种划分的分类处理,其拉丁学名应为Rubus foliolosusD.Don。(2)基于trnL-trnF和psbA-trnH两个叶绿体DNA非编码区序列对采自于云贵高原分布范围内的18个黑锁莓居群的179个个体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基因片段序列合并调整后的长度为1079bp,碱基组成A+T含量为69.83~69.99%,共具有38处变异位点,共获得55种单倍型。黑锁莓物种水平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5745,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280,说明该物种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Hs)为0.689,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768。群体间遗传分化(GST)为0.103,NST为0.133,U型检验后发现NsT并未显著大于GST,说明单倍型的区域分布和居群遗传距离相关性很小,在黑锁莓的地理分布区内居群不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分子变异方差AMOVA分析表明,黑锁莓居群间遗传变异为42.78%,居群内遗传变异为57.22%,居群遗传分化系数Fst=0.42779,居群间的平均有效基因流(Nem)=0.669,表明黑锁莓居群间遗传分化较为显著。中性检验显示黑锁莓群体近期并未经历过居群扩张,与失配分析的结果一致,显示为中性进化。
其他文献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高校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随着社会大环境已经变为网络环境,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我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建设好、管理好、引导好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必须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准确把握网络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内涵,深入调查研究网络环境下高
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分析青少年建立正确体育价值观的意义,缺失的因素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并给出措施:以人为本,尊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构建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赛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无水四氢呋喃(THF)溶液中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MOPPV)/单壁碳纳米管(SWNTs)复合材料。通过对该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压力、社会关系质量、心理韧性和自我管理的现状,并分析它们间的相关性,探讨患者造口压力对自我管理作用的路径关系,为临床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在青岛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复查的275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结肠造口压力量表、社会关系质量量
用水热法以Zn(NO3)2·6H2O和NaOH为原料,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聚乙二醇400(PEG400)、乙二胺四乙酸(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