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个任务、动作的能力的信心或主体对自我在某个方面的能力的感受、知觉和把握,是一种特定的自信心。生活满意度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指标,是指个体对生活经历、质量的认知评价,属于积极心理学领域。同时自我效能感及生活满意度两个指标也被作为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探讨赣州市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并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为了验证这两类人群所表现的差异性,揭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希望本研究结果能为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具有针对性、较科学、较合理的依据。
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赣州市高校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1、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值为28.08,被试学生半数高于平均值,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值为24.88,低于平均值人数居多,整体为中下水平。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P>0.05);大学三年级学生自我评价最高,其次是四年级,一年级学生最低。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优于女生,理科生优于文科生;也是大学三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二年级,一年级学生最低。总体看,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评价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并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锻炼心理学分析,自我效能是与锻炼行为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变量,也就是说个体锻炼自我效能感越强,他越能坚持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积极效能和作用就越明显。
2、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平均值为28.8172,非体育专业为27.4151,差异均不显著(P>0.05);学生总体自我效能感平均值为27.9756,说明被试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多为基本满意状态。体育专业学生生活满意度不具显著性的性别差异,但男生平均值高于女生,大三学生得分最高。非体育专业学生差异显著(P<0.01),女生优于男生,大二学生得分最高,文科与理科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评价高于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至少可以说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认知和实践能力越高,对生活满意度各维度的自我评价也就越高;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获得更多的健身健心效果,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总之,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维持大学生锻炼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满意度有促进作用;生活满意度的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则有助于增强体育锻炼动机,促使大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进而增强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