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芜是以一系列“南行”小说登上中国文学舞台而倍受关注的。“南行”小说的出现,给20世纪30年代充盈着都市文学和左翼激进小说的文坛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而奠定了艾芜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艾芜的作品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认定生命意识在艾芜的小说中得到了充盈的体现,生命意识是艾芜小说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其小说表现出来的主要文化精神。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尽管触及到了艾芜作品中的生命意识,但并未作更全面、更深入的探讨,缺乏系统性,而且有些问题还未有人涉及。有感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艾芜作品的再次解读,采用分析、归纳与比较等方法,探讨艾芜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探寻其生命意识的独特个性。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一、引言。概述了艾芜小说的创作实绩及其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肯定艾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简介目前国内对艾芜的研究情况,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二、正文。分三个章节来具体论述。第一章:艾芜个体生命意识的源流。这一部分追溯艾芜个体生命意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苦难的人生经历。艾芜前半生非同常人的苦难经历,是其生命意识形成的现实因素。(二)对自然的膜拜情结。这一情结的产生既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濡染。(三)对生命的执著和珍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本能,而且是一种生命意识的理性自觉。第二章:艾芜小说生命意识的诠释。从创作角度来剖析艾芜小说渗透出的生命意识的深层寓意。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原始强力。艾芜笔下的原始强力包含顽强的生命力、原始的反抗精神和英雄般的征服精神。(二)女性生命的韧性。艾芜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特殊贡献,体现了女性自然精神对他的影响。在这里,中国文学中司空见惯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通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勇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女性。在描写这些女性的生存状态时,作者有意突出她们的生命韧性。(三)生命的“沉重”。在看到下层民众的原始强力和女性的生命韧性时,艾芜还注意到了生命中的“沉重”,那就是指人们的各种精神痼疾。第三章:艾芜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探索。艾芜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不仅仅在作品中表现了自我的生存体验,同时在作品的精神内蕴上也将个体的生命意义加以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怀抱希望而生活。在艾芜的笔下,希望不只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使生命始终处于蓬勃向上状态的主要推动力。(二)追寻生存的自由。对生存自由的追寻是人的本性和类特征。(三)诗意的生存。艾芜的诗人气质,使他执著于对“诗意”的探求。三、结语。简要概括了艾芜的生命意识蕴含着他的探索精神和“直面惨淡人生”的气概,与五四的启蒙思想共相振谐,对当代人有着直接的借鉴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