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迄今为止对全球虾类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双链DNA病毒,自1992年我国台湾地区首次发生养殖的斑节对虾感染该病毒大规模死亡事件,短短10多年间,该病毒席卷了全球的虾类养殖地区,给世界虾类养殖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在江苏地区爆发虾病,养殖的脊尾白虾大规模死亡,严重影响了该地区海水养殖业的经济发展。本实验用PCR的方法在基因水平上对WSSV感染江苏沿海养殖脊尾白虾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即以江苏沿海典型发病的脊尾白虾所携带的WSSV为实验对象,提取其基因组,设计出了针对8个可变区的特异性PCR引物,研究了该分离株与GenBank上公布的3个WSSV全基因序列相关片段上的差异,检测了该分离株在可变区中非同源重复区单向重复单元的数量差异以及重复单元中的SNP。结果显示,该分离株的8个片段序列差异主要表现在重复单元数量的不同、单核苷酸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单核苷酸插入,可变区在进化上与中国株的序列有明显差异,与台湾株和泰国株的进化关系较近。推测DY001株可能由其它分离株的共同的祖先通过序列的缺失、插入和单核苷酸变异进化而来,在进化过程中,某些片段基因与台湾株和泰国株的片段基因出现很大的相似性,江苏地区脊尾白虾感染WSSV可能具有不同于其它分离株的流行病特点。通过养殖试验分析了4种添加剂对脊尾白虾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海藻糖、0.5%壳聚糖、1.0%蜂胶和1.0%光合细菌配制成四种免疫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空白对照组饲料,每个试验组设2组平行,对体质量为3.33±1.24g、体长为3.50±1.21cm的脊尾白虾进行为期30d的养殖实验,分别在第3、6、9、12、15、18、21、24、27及30d进行取样,以肌肉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P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免疫指标,探讨了这四种物质作为免疫制剂对脊尾白虾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影响。AKP和ACP是磷酸单脂酶,参与磷酸单脂酶的水解反应和磷酸基团的转移反应,加速物质的摄取和转运,对虾类蜕壳过程具有重要作用。POD和SOD都是抗氧化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机体清除O2-的能力,作为氧的清除剂参与清除体内自由基,在防御机体衰老及分子损伤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试验结果发现,海藻糖、壳聚糖、蜂胶和光合细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脊尾白虾组织中的AKP、ACP、SOD及POD等活性都有使其升高的作用;而蜂胶和光合细菌对脊尾白虾各酶活性效果强于海藻糖和壳聚糖,光合细菌易于培养,综合考虑光合细菌和蜂胶的成本及作用效果,本试验建议光合细菌作为脊尾白虾免疫增强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