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田间大区、小区和微区试验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化肥氮的氨挥发损失及其平衡进行了研究.其中应用微气象学法测定稻麦轮作体系中各施肥期间的氨挥发损失数量及其过程,同时对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15>N示踪微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的利用效果与去向.结果表明:氨挥发损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整个稻季高氮和低氮处理氨挥发损失总量为80.76 kg N/ha(HN)和38.72 kg N/ha(LN),分别占施入化肥氮的29.9%(HN)和28.7%(LN).稻季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一周内,一般占各施肥期间氨挥发总损失的80.7%~94.3%.稻季施肥后氨挥发的最大通量一般发生在施肥后的24-72小时内.影响氨挥发的各因子在水稻不同生长期间的作用大小不一样.相关分析表明,分蘖肥的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pH呈显著正相关(R<2>=0.3825,p<0.05);穗肥的氨挥发通量则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2>=0.2278,p<0.05)、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2>=0.477,p<0.01)、与田面水的NH<,4><+>-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2>=0.5791,p<0.01).<15>N微区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前期对肥料氮的利用率较低,只有12%左右.随着作物生长,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逐渐提高(穗肥>分蘖肥>基肥),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小麦生长期的氨挥发总损失为20.0 kg N/ha(LN)和43.2 kg N/ha(HN),分别占各自处理施氮量的14.8%和19.2%.麦季的氨挥发持续时间较长,约在15天左右.氨挥发通量最高峰在施肥后2~3天内出现.麦季的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基肥期间,小麦基肥的氨挥发损失约占整个麦季氨挥发的92.0%(LN)和81.8%(HN);占当季施肥量的22.7%(LN)和26.2%(HN).不同氮肥用量、氮肥种类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及其平衡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乌栅土上种植水稻时,氮肥施用量应以不超过180kg N/ha为宜;施用硫酸铵肥料比尿素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不同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41.8%-48.5%之间,氮肥损失率在22.8%-38.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