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长宽比大的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受力性能分析与设计建议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595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体型复杂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物不断出现,这给设计师带来很大的挑战。本文对一个筒中筒结构的高层建筑设计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高层建筑的特点、筒体结构的特点、筒中筒结构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然后对某筒中筒结构高层建筑的概况进行介绍,接着分析研究了不同长宽比对筒中筒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和扭转效应的影响,给出合理的长宽比建议值,并对该高层建筑的设计难点——小震下Y向弹性层间位移角无法满足抗震设计要求——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采用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解决方案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通过分析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通过结构模型在小震、中震、大震下的计算、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和弹塑性静力分析,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结构模型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2)通过建立不同长宽比的结构模型,分析计算不同长宽比下筒中筒结构剪力滞后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长宽比的增大,剪力滞后效应也随之增大,但增大的幅度不是很大,剪力滞后效应可不作为确定结构长宽比的限制条件,但需要注意其对结构的抗侧刚度的不利影响。(3)通过五个不同长宽比模型的计算,表明随着长宽比的增大,筒中筒结构的扭转效应也随之增大,位移比增大的较为明显。本文认为为了减小结构的扭转效应,长宽比不宜大于2,不应大于3,并且需对大长宽比的结构做出增加其抗扭刚度的调整措施。(4)增加框筒的框架柱截面和窗裙梁的高度均会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但单独的增加其中一项,使梁柱刚度相差太大时,结构抗侧刚度提高的效果不佳。(5)增加竖向构件中型钢的使用量也会提高结构抗侧刚度,减小层间位移角,但项目造价迅速增大,性价比很差。(6)布置伸臂桁架,将设备层布置成加强层对增加结构抗侧刚度效果明显,但在层间位移角最大处之外继续布置申臂桁架、设置加强层对于层间位移角的减小效果非常有限。(7)大量布置屈曲约束支撑对于减小结构层间位移角效果明显,但会提高工程造价,性价比较差,同时影响建筑的平面布置,降低了建筑的使用功能。
其他文献
制造业在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污染。在整个制造行业中,数控机床使用愈加广泛并且数量愈加庞大,节能减排显得尤为迫切和
2219高强铝合金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燃料贮箱的理想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使用性能。由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对2219铝合金质量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
钢框架结构体系中工字形柱的应用仍然十分广泛,而传统的工字形柱弱轴连接的抗震性能、延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在地震中常常发生焊缝的脆性断裂。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
利用ERA-Interim37 a(1979~2015年)不同等压面的日平均温度、日位势高度再分析数据,计算中国大部分区域(20°~50°N,70°~130°E)的气温直减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古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木结构、土结构、石结构和砖结构。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则是以木结构为主,即房屋的框架是由木梁和木柱构成,梁柱之间以卯榫结构连接而成,所谓的卯榫
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硬度,良好的耐腐蚀和抗磨损性能,作为人工关节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陶瓷材料补强增韧及探究表面织构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
我国水库、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依然存在,而作为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氮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近几年来,生物方法尤其是好氧反硝化去除氮素成为了研究热点。本研究于2015
超材料(Metamaterials)是近十几年来在学术领域出现的一个前沿学科,其本质为人工设计的并被制备出来的一种纳米尺度微结构。近年来随着超材料相关研究的深入,超材料相对于其
微系统技术(MST)由于体积小、功能多、智能化、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前景十分广阔。微系统迫切需要多种新材料推广广泛应用,如纳米、合金、复层材料等,新材料
薄膜生长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逐层生长超薄薄膜成为可能,世界各地的研究组已经生长了各种各样的人造薄膜和超晶格结构,从最初的半导体,到现在的氧化物。在氧化物薄膜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