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师德培养中的隐性教育环境建设探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man9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与人的发展是双向的互动关系,环境可以被人创设来改变人,而人的发展也对环境具有能动的改造性、选择性和适应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思想品德与环境的双向作用视角出发,本论文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划分为显性教育环境和隐性教育环境,初步界定了隐性教育环境的定义,并粗略对隐性教育环境的组成要素进行解构,即校园舆论氛围、校园文化氛围、学术氛围、虚拟环境、人际关系氛围、整体健康生活氛围六大要素。在二十一世纪,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教师的任务,对师范大学生的师德培养也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对师范大学生进行师德教育时,必须坚持显性的教育方法,以显性教育环境作为主导,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而隐性教育环境作为隐性教育方法的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协同、内化和反作用几个过程来对大学生的师德培养产生影响,它本身具有的隐蔽性、无意识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比较符合师范大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的特点,易于接受,是显性教育环境的重要辅助和补充。本论文试图从隐性教育环境对师范大学生的感官刺激、认知协同、内化和反作用这四大过程探讨高师院校师范大学生师德形成规律。然而,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侵袭校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也对传统的师德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在新的社会时期,师德教育的内容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问题,本论文制订了《广西高师院校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隐性教育环境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到广西高师院校在师范生师德培养中隐性教育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一是师范生师德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师范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价值取向多元,高师院校在隐性教育环境建设上未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师范大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未能激发;二是高师院校师德培养的隐性教育环境各要素的建设无序与散乱,主要原因是对隐性教育环境认识不到位,各个要素的建设处于割裂和主次不分的状态,没有把它们组合成统一的隐性教育环境系统。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新的形势,对如何创设高师院校师范大学生师德培养中的隐性教育环境建设,本论文进行了初步的、有益的尝试,并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第一是把握好隐性教育环境建设的方向性、发展性、整体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二是坚持科学实践、内外结合、显隐结合的方法,第三是将隐性教育环境的各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优化,并提出部分具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可操作性的做法。本论文的思考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和方法,融合心理学、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开展研究,探索隐性教育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作用,拓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途径与方法,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的方法,掌握高师院校的师德培养中的隐性教育环境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隐性教育环境的组成要素以及建设与优化思路。目的是能一方面能梳理学校德育的工作思路,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师德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培养德才兼备,满足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民教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是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开拓了会计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推动了会计研究方法的创新。自1968年Ball & Brown发表《会计收益数据的经
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背后的原因很多.其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民合作社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大产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没有加工的农业永远是产品农业、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