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骚扰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性别歧视类型,它是指与性有关的、不受欢迎的、冒犯性和威胁性的行为,其范围包括轻微违规的行为到严重的性虐待或性侵犯的行为。迄今为止,已有许多西方的调查研究都显示,性骚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在性话题比较敏感的东方文化环境中,近年来性骚扰事件也开始逐渐涌现。虽然任何一种性别都可以成为性骚扰的受害者,但在父权文化下,女性是性骚扰的主要客体,而男性则主要是性骚扰的主体。目前有大量研究已发现,女性的性骚扰经历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不同女性对性骚扰的认知程度不同,在父权环境中,不少女性的性骚扰认知阈限仍然较高,对性骚扰事件也存在较高的容忍度。研究指出,女性主义认同发展较好的女性认为社会上存在更多的性骚扰事件,并且女性主义者也报告经历更多的性别歧视事件,那么女性主义认同较好的女性是否会对性骚扰情境的认知更加敏感?基于此,本系列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女性主义认同是否可以影响性骚扰的认知,以及什么因素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的目的是探究在中国文化下女性主义认同的发展现状,探索女性群体的女性主义认同是否可以预测其性骚扰认知与容忍度,同时是否在性别角色态度、性别角色与性骚扰认知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女性主义认同量表(FIC)测量女性主义认同程度、矛盾性别偏见量表(ASI)测量被试的性别角色态度、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测量性别角色,以及性骚扰认知问卷来测量被试的性骚扰认知程度。结果表明,被试的女性主义认同在各人口统计学数据上存在差异,女性主义认同的发展可以显著预测其性骚扰认知及容忍度,同时,女性主义认同在性别角色态度、性别角色和性骚扰认知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研究二的目的是要探究性骚扰类型和受害者的性别角色是否会调节女性主义认同与性骚扰认知的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三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女性主义认同、受害者性别角色和性骚扰类型,因变量为性骚扰认知。被试在阅读完随机分配到的性骚扰情境剧本之后,对该情境中的言语或行为是否属于性骚扰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该研究结果发现,女性主义认同的主效应显著、其与受害者性别角色和性骚扰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结果说明在实验条件下,女性主义认同仍可预测性骚扰认知,同时,受害者性别角色和性骚扰类型在其间起调节作用。研究三的目的是通过质性访谈研究的方法,对女性主义认同和性骚扰认知,性骚扰经历,性骚扰应对方式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着重展现了女性主义认同程度较低和较高的女性之间在上述方面之间的差异。在半结构化访谈完成之后,将录音转录成文字稿,并使用Nvivo软件进行编码分析。结果表明,女性主义认同程度高的女性对性骚扰的定义更加全面,所报告的性骚扰经历更多,形式更轻微,并且更加倾向于采用寻求帮助和反抗的方式来应对性骚扰事件。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女性主义认同的发展可以显著预测女性群体的性骚扰认知;(2)女性主义认同在性别角色态度、性别角色和性骚扰认知之间起中介作用;(3)受害者性别角色和性骚扰类型在女性主义认同和性骚扰认知之间起调节作用;(4)女性主义认同程度高的女性,在性骚扰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选择寻求帮助和反抗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