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便有“倭使”前来朝见。在这两千余年的友好往来史中,中日双方彼此学习,各取所长。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俨然一部日本模仿史。对中国唐风文化的成功移植,使日本得以迅速开创其璀璨的古典文明景观。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功不可没的莫过于络绎于浩瀚之海的遣隋唐使。他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将先进的唐风文化如饥似渴般地纳为己有,无论是政治制度、宗教思想还是建筑艺术、饮食风俗,都深深地烙下了中国文化的印迹。
日本以隋唐为蓝本全面模仿中国的律令制度。以天皇为中心的律令制国家形态形成于7世纪中叶以后,在奈良时代达到最盛,一直持续到10世纪的平安初期。在完善律令体制的过程中,颁行中国的历法、统一度量衡、编纂正史、铸造中国式货币等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外圆内方的中国式货币的铸造和使用,更成为律令制度的一大标志。在日本律令政府的直接主导下,于和铜元年(708年)首次铸造发行了“和同开珎”,到平安中期为止,前后陆陆续续发行十二种钱币,史称“皇朝十二钱”。
本文将目光聚焦“皇朝十二钱”,通过把握皇朝钱与日本律令政府间的关系,以及与中国的关系,并立足于古代日本货币发行的国内外背景,来深入探讨皇朝十二钱的历史意义。笔者将在充分吸收先行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利用中日两国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以和同开珎为首的日本古代货币的钱币元素(尤其与开元通宝的联系)、铸造原因(发行目的)、在日本国内各个阶段(奈良时代与平安初期)的流通情况、国际上的地位等问题,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它们在律令国家下所起的作用或历史意义。
本文总共由五个章节组成,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由两个小节构成。第一节归纳“古代日本货币的先行研究”;第二节简述“律令制国家的构建过程”。
第二章论述“和同开珎的发行与流通”。分两个小节来探讨,第一节讨论“和同开珎”的钱文问题,第二节分析“和同开珎的流通情况”,主要从国家颁布的货币政策来展开,分析它在日本的流通程度、流通范围等。
第三章考察“和同开珎以外的货币发行与流通”的相关情况。第一节是关于早于和同开珎发行的富本钱的性质问题;第二节是和同开珎以外的十一种皇朝钱的流通实态。第三节是钱币发行的目的及消失的原因的分析。其中,第二节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从“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两个阶段来考察,第一部分为“奈良时代的‘万年通宝’与‘神功开宝’”,第二部分为“平安时代的九种货币”。
第四章将目光由日本国内转向国际,讲述的是“东亚环境下的日本货币”。由两个小节组成,第一节探讨“国际贸易中的货币”使用情况,第二节分析“中国出土的日本钱币”,主要讨论它们是以何种方式、因何种目的流入中国境内。
最后一章为结语。总结皇朝十二钱与日本律令制国家的关系以及它的历史意义。指出它们的铸造与发行并非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而是日本构筑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不可或缺的手段。作为律令制度的标志之一,它们的持续铸造不仅对内象征天皇与朝廷的威严,达到利于统治的目的;对外更是彰显国威,试图提高自身国际地位。皇朝钱与它的经济意义相比,其政治意义与文化内涵更加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