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会因为先前经验;自身的需要和动机;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情绪和心境;人格、旨趣和文化修养的不同,而形成不同于其他人的心理定势。比如,外国人,在听到赞美之词时,一般会很开心,而有礼貌的回答:“谢谢”,而中国人,在听到赞美之词时,也会很开心,而有礼貌的回答:“我不行”、“哪里哪里”,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正因为如此,不同的受众在选择信息内容时,会根据自己的心理定势来选择,而忽略其它信息。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全国大部分电视台,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不仅全天播报最新消息,还请来了军事专家对其进行交流谈话,可以说花了很大手笔来做好此事的报道,以期提高收视率,也是为了满足电视受众对此事的关注需要。但是正如不同的受众都有不同的心理定势,他们或许会认为凤凰卫视台在报道重大的全球性事件时比起央视来,会更快、更直观、也更深入,报道的视角也会更独特,他们观看此台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会听到一些中央台听不到的声音。而选择观看央视报道的人也许会认为,中央台的权威性是其它电视台所无法比的,央视的声音才是反映中国大众的声音。不同受众的不同心理定势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错综复杂的阶段,受众的年龄、文化、习惯、爱好、职业等差异较大,不同的谈话内容和形式,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情况一是受众通过收听收看谈话类节目获得信息、提高认识等,在心理上产生信息的顺向效应;另一种是收听收看受众不感兴趣甚至反感的节目,在心理上产生逆向效应。曾有人作过调查,当前,所有播发的节目中,大部分是介于顺向效应和逆向效应之间的,就暂称之为“中性效应”。作为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工作者,都希望自己所办的节目得到受众的欢迎,在他们中产生顺向效应,少点中性效应,避免逆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