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介质在自身性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性。本项研究针对砂岩储层特征,研究了纳米流体润湿反转特性、纳米流体渗吸提高采收率机理等关键问题,为纳米流体开采砂岩油藏提供实验理论支持。本文借助接触角测量、毛管渗吸物理模型、纳米颗粒与油相微观相互作用力等实验方法确定合适纳米流体体系并开展纳米流体润湿反转特性及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相互作用力微观研究;通过核磁共振(NMR)分析方法、依据岩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介质在自身性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性。本项研究针对砂岩储层特征,研究了纳米流体润湿反转特性、纳米流体渗吸提高采收率机理等关键问题,为纳米流体开采砂岩油藏提供实验理论支持。本文借助接触角测量、毛管渗吸物理模型、纳米颗粒与油相微观相互作用力等实验方法确定合适纳米流体体系并开展纳米流体润湿反转特性及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相互作用力微观研究;通过核磁共振(NMR)分析方法、依据岩心T2谱及核磁成像对砂岩储层纳米流体渗吸驱油程度及渗流特征进行研究,确定不同浓度纳米流体在砂岩储层作用效果、渗吸不同时刻采油率、不同孔径渗吸总采出程度及渗吸后岩心润湿性变化规律;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UVS)分析方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定性定量地研究砂岩储层纳米流体吸附特性和规律,分析岩心渗透率损失及吸附滞留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Si O2纳米流体具有显著改变润湿性甚至润湿反转作用,随纳米流体浓度增大,固体表面亲水性增强,但浓度达0.10%后,继续增大浓度润湿性无明显变化。纳米颗粒通过在三相交界处形成楔形结构与结构分离压作用影响固体表面润湿性,颗粒铺展并减小油滴在表面的吸附面积进而占据其位置。从微观相互作用力的角度进一步发现纳米流体可使油对固体表面的吸附力降低约89.39%。(2)纳米流体对储层岩心含油饱和度快速降低有重要作用,纳米流体浓度越大含油饱和度下降速度越大。由于毛管力作用,纳米流体先自发渗吸进入小孔隙,排出的油大都通过大孔隙流出;还有部分油发生运移和重新分布。从渗吸效果看,20 nm粒径的纳米颗粒优于10 nm粒径的;在一定范围内,纳米流体浓度越大,渗吸驱油效果越好,且渗吸后岩石亲水性越强。(3)砂岩中纳米颗粒的吸附实验表明,一定范围内,纳米流体浓度越大,注入压力越大,岩心相对渗透率损失程度越大,且颗粒的吸附滞留率越大。当浓度达0.10%后,已有近半数颗粒滞留岩心;浓度达0.50%时,绝大多数的颗粒都已发生不可逆吸附。吸附滞留位置主要集中在入口端附近;颗粒吸附的分布状况呈现从入口端到出口端颗粒吸附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同一岩心中越靠近出口端纳米颗粒吸附减少程度越大。
其他文献
根据目前中国浅层油气资源日益枯竭的现实情况,可以预料未来在钻井工程领域,提高钻井效率的新技术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淹没条件下,空化水射流能够对靶物产生比普通连续水射流更强的冲蚀破坏。而喷嘴结构是诱发射流空化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喷嘴结构对水射流速度和空化能力的影响,分析其中的规律和机理,设计具有更强空化能力的新型空化水射流喷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进行了大量理论文献和试验结果调研的基础上,设
本文以GX区块油藏为研究背景,以GX原油为研究对象,针对配方评价指标不明确、配方设计效率低等问题,以超低界面张力和相态实验中间相的出现为指标,优化评价适用于GX区块的高效驱油体系;旨在建立SP(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的优选方法、明确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以GX区块使用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7为基础,通过粘度实验,筛选出与之配伍性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并探讨增粘机理。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中高渗透常规老油田逐渐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产量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复杂断块油藏作为目前我国重要的油气来源之一,具有构造复杂、含油面积小和地层倾角大等特点,难以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系统结构,构造顶部滞留的“阁楼油”挖潜难度较大。吞吐式次生气顶驱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保持地层能量、改善驱油效率的方法,得以被提出并应用于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随着勘探技术和注采工艺的不断发展,如
油气井固井结束后,在固井二界面处会有一层泥饼(典型厚度为2-5 mm)残留,这层泥饼的存在容易导致环空二界面密封失效,同时也是导致环空水泥石整体密封能力失效的关键。本文在泥饼固化技术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思路的基础上,基于吸水树脂的成胶原理,提出了泥饼弹性化方法。该方法以固井流体作为依托介质,不改变钻井液组成与性能,将弹性化剂置于固井流体(主要是前置液)中,弹性化剂在固井流体向地层中的滤失过程中被带入泥
体积压裂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射孔完井作业,射孔弹巨大的爆炸冲击力会导致井筒完整性产生破坏,其中水泥环作为井筒中最薄弱的环节首当其冲,孔眼附近的水泥环容易产生初始损伤,主要包括,一是射孔孔眼附近的水泥环本体产生初始微裂缝;二是套管-水泥环界面与水泥环-地层界面在射孔冲击作用下发生震裂脱离,产生初始界面微裂缝。这些水泥环微裂缝会在压裂液的作用下发生进一步的扩展,这不仅可能会沟通相邻压裂段,导致压裂作业的失
我国页岩油气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已成为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由于页岩储层低孔低渗的特征,必须使用压裂改造才能实现工业开采。为了提高开采效率,需要先对页岩储层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寻找有利开发层段。目前我国对页岩储层评价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北美页岩开发的经验,制定的标准定量描述不够精确,严重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对页岩储层可压裂性缺乏统一的评价方法,严重制约了页岩油气的高效开发。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可靠的定
注气吞吐在稠油油藏衰竭采油后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存在注入气快速产出、原油粘度重新上升等缺限。本文通过结合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和混合气体(产出气和丙烷)的降低原油粘度、引起原油体积膨胀等特点,研究人工泡沫油强化混合气体吞吐方法,试图解决传统注气吞吐的缺限。本文采用专门设计的长岩心实验装置,首先进行注入产出气体吞吐实验、注入混合气体吞吐实验和注入人工泡沫油强化混合气体吞吐实验,通过对比各种情况下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主要以直井模式开发。目前油田底水上升情况严重,底水锥进对油、气藏开采不利。为保持油藏的有效开采,需进行底水治理。由于油藏温度高、地层水含盐量大、油层厚等原因,注水泥、注冻胶建隔板封堵底水都存在缺陷。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树脂颗粒热粘连和单体地下聚合两种方法构建化学隔板体系。论文初步筛选了满足塔河油田油藏条件下耐温耐盐的自粘连树脂颗粒,并围绕单体聚合时间调控、隔板原
稠油资源占全球剩余石油资源的70%以上,稠油生产通常采用注蒸汽的方式,蒸汽温度高达350℃,常规油井水泥环在高温下常发生抗压强度衰退的现象,所以开发出适用于稠油注蒸汽热采井强度要求的胶凝材料体系对稠油安全开采和提高稠油井生产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不同胶凝材料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抗压强度,优选出了具有抗高温(350-380℃)强度衰退的胶凝材料体系,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
南海深水油气钻井工程中,储层微粒运移、堵塞是造成疏松砂岩储层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有效控制深水疏松砂岩储层微粒运移损害的新方法。本文结合纳米材料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设计实验评价纳米颗粒对储层微粒运移损害的控制效果,探讨储层微粒与吸附纳米颗粒的岩石孔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纳米颗粒控制储层微粒运移损害的作用机理。实验优选出适用于深水疏松砂岩储层微粒运移损害控制的纳米储层保护剂,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