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灭活硅藻过程中藻类有机物对水质安全的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华的频繁爆发使得各类灭藻工艺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超声除藻被誉为“高效”、“绿色”的除藻工艺,对蓝绿藻和硅藻均有良好的灭活效果。超声除藻在效果,机理方面现已有众多成果,论文在此前提下对有机物释放引起的副作用和安全性进行考虑。论文选择硅藻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超声除藻过程中藻细胞的破坏,胞内有机物的释放,有机物性质的改变和对水处理工艺的影响展开了相关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显微镜镜检得出不同形态的硅藻在超声灭活过程中形态和细胞壁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得出不同形态硅藻在超声灭活过程中细胞大小的变化及细胞膜的损伤情况,通过丙二醛浓度和超氧化歧化酶活力在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得出超声对藻细胞破坏的机理。结果表明,超声除藻对硅藻细胞结构形态造成了破坏,从宏观形态上,单细胞硅藻发生胀裂,平均粒径增加,多细胞硅藻发生细胞解体,细胞平均粒径变小。微观上,硅藻细胞壁和细胞膜在处理初期即出现了很大比例的破坏。机理上,超声处理初期对细胞完整性破坏的主导机制为物理剪切作用,中期为化学氧化机制,藻细胞会对超声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进行抗氧化响应。2.对不同形态硅藻在超声灭活中引起的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从有机物量上的变化初步判断了超声灭活硅藻对水体是否造成影响,同时综合对藻类有机物总量的测定得到了胞内有机物随处理时间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硅藻在超声除藻初期便引起胞内有机物的快速释放,释放速率随处理时间降低,释放程度大,造成水体中有机物增加量足以对后续水处理工艺造成威胁。3.对在超声除藻过程中藻类有机物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其中选择有机物亲疏水性,荧光性,分子量作为有机物性质的研究对象。得出,超声除藻起初会造成有机物亲水性组分增加,荧光强度增加,大分子有机物增加,当处理时间变长,蛋白质发生变性致使有机物向疏水性转变,色氨酸被降解致使荧光性减弱,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为小分子物质。4.通过超声除藻对混凝和消毒工艺的影响,从后续工艺方面分析了超声除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超声除藻不利于硅藻细胞在后续混凝中的去除,有机物的增加会影响混凝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效果。超声除藻产生的有机物在消毒过程中会生成三氯甲烷和卤乙酸。本文以中频超声为研究对象,从有机物角度进行分析,从细胞破坏到胞内有机物释放,再到到藻类有机物性质的改变,最后回归后续处理工艺,预测了超声除藻产生的有机物对水质的不良影响。本文的相关结论对客观理性认识超声除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桩基以其承载力高、能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等优点,在工程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承台作为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桩基设计的重要
本文在现场工程勘察、室内外大量试验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对遂宁燕窝山滑坡的复活变形机理、目前整体稳定性状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首先研究了滑坡所处的自然地质环境、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水量匮乏和水体污染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山地湖库具有封闭性较强、水流迟缓,换水周期较长、自净能力低,更是面临着水质急剧恶化、水生态功能退化等挑战。以浓度控制为主的传统水环境管理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向以水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总量控制发展。与大型平原湖库不同,山地城市湖库具有水域面积有限、水体深、湖湾较多、湖底地形坡度大、受自然地形地貌影响具有面源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和实心钢管混凝土柱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中应用较多的还是实心钢管混凝土,当前建造的很多高层建筑都使用了实心钢管混凝土土柱,关于实心钢管混凝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等手段对锚杆的加固机理及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 (1) 从研究岩土锚杆的
我国是一个多发地震国家,确保桥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正常营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经验表明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是减轻因地震造成损失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
作为土木行业重要的力学算法,有限元法一直以来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单元划分精细,荷载条件复杂,有限元法的计算量相对较大,人工计算无法达到工程要求的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是新一代超高强、高耐久性复合材料。RPC在桥梁中的应用具有减少桥梁建成后的养护维修工作、提高桥梁整体性能以及降低桥梁总体
污水生物脱氮在于氮元素的价态、形态的变化,氮元素最终以氮气的形式脱离水体。目前对于生物膜法脱氮的研究多集中于填料选择、工况优化等宏观领域,由于缺乏试验方法,难以实现对生物膜内部微观领域的研究。微电极由于可以进行微米层面的检测,且测量精度高,为生物膜原位检测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对建立生物膜法微观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氮迁移转化,在试验装置安装完成后,通过控制反应器在不同工况下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用电负荷不断增长,在紧缺的用地条件下,如何解决城市中心区域用地稀缺与用电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实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