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计异象其研究的实质就是能否利用会计应计(会计盈余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构造投资策略,以期获得超常回报,其根源在于市场是否“功能锁定”于会计盈余,无法识别应计项目和经营现金流量的持续性差异,从而高估应计项目预测未来盈余的能力(Sloan,1996)。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其对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有何影响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新会计准则由收入费用观的制定理念转向了资产负债观,这使得会计盈余各个组成部分的持续性、稳健性和价值相关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以应计异象为切入点,探讨新会计准则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证券定价效率问题。本文沿用Sloan (1996)的研究思路,选取2005~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剔除金融类公司,并删除当年IPO的公司以及股票回报率数据缺失的公司。其中:2005~2006年为旧会计准则样本区间,2007年为新会计准则样本区间,2005~2007年为混合样本区间。比较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会计盈余各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发现应计项目的持续性显著降低,应计项目与现金流量持续性差异显著提高。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通过Sloan (1996)的投资组合套利策略并不能获得超常回报,这与旧准则下10%左右的超常回报明显不同。这表明,公允价值模式的采用虽然使得会计信息的持续性、稳健性有所降低,但却使市场定价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从应计异象的视角来评价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披露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准则,依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应该最大程度地与投资决策相关联,进而影响证券市场效率。异象研究是市场效率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异象研究的市场效率检验,也是考察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的一个很好的试金石。第二,公允价值理念的引入,使得会计盈余各个组成部分的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旧会计准则的应计异象研究结论,很可能不再适用于新准则的制度背景,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重新研究。最后,研究新准则下的应计异象,可从侧面考察新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稳健性与价值相关性之间的权衡。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可能会受到样本区间狭窄的影响,而且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应计项目的内涵得以扩展,后续研究不仅要对应计项目的分析进一步细化,更要关注应计异象与诸如资产增长异象、价值异象、投资异象、融资异象等的逻辑关联,以及中国证券市场与成熟市场在制度背景、市场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应计异象的影响。同时在研究的方法论上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通过采用更大量的样本区间,更精确地计量模型,更高深的计量方法,更有利于得出进一步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