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65岁以上人群的第四大死因。“缓慢的或间接的兴奋毒”(slow or indirect excitotoxicity)机制在AD的发病机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这一机制也许是其它如神经化学、遗传、代谢等改变的继发现象,但是其在AD的发展中是基本的病理基础。滋补脾阴(Zi-Bu-Pi-Yin, ZBPY)方药,以滋补脾阴为立方原则,针对脾阴虚证而设,以往研究显示其具有显著的抗衰老和脑保护作用。含药血清预处理给药具有明显抗兴奋毒的神经保护作用,与调节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稳态相关。兴奋性谷氨酸能突触的突触后结构约有90%位于树突棘上,树突棘构成了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原始位点,是学习和记忆活动的生物基础。调节树突棘数量和形态的各种受体、细胞骨架、信号蛋白等主要分布于突触后致密区(postsynaptic density , PSD)中,有研究表明其中树突棘相关的Rap-特异性GTPase-活化蛋白(spine-associated Rap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PAR),位于突触后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PSD-95复合体当中,是调节活动依赖性突触重构的重要蛋白之一,同时与树突棘成熟及成熟的维持密切相关。血清诱导激酶(serum-inducible kinase, SNK)是马球样激酶家族成员之一,被神经元活化诱导后引起SPAR蛋白磷酸化和降解,导致了成熟型树突棘的丢失,是突触重构的可能调节因素。尚无报道指明在兴奋毒损伤机制中SNK-SPAR途径扮演怎样的角色。本课题目的在于探讨谷氨酸(Glutamine, Glu)致原代海马神经元损伤中,兴奋毒机制与SNK-SPAR途径的关系,进一步探讨ZBPY方药神经保护作用分子机制及其与树突棘形态调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血清药理学方法获得含有ZBPY方药有效成分的含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