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成人学习者,而在儿童汉语习得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当今社会随着国际化的飞速发展,中国迎来越来越多的“洋居民”,他们的孩子纷纷进入国际学校就读,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中文(或汉语),中文也就成为了他们的第二语言。因而,笔者认为以儿童汉语习得者为研究对象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以上海耀中国际学校(浦东校区)小学一年级中文非母语(CAL)和中文母语(CFL)学生混班教学模式为案例,通过对二语习得、儿童学习特点和策略、目的语环境教学、沉浸式教学模式等相关理论的文献研究,结合真实的课堂观察,以及对学生、家长、老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来分析研究这一混班教学模式的特点、基本模式、对儿童汉语习得的意义和价值。并寻找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找出其中的原因,提供相应的建议。同时,也对如何建构有效的混班教学模式整理了一些策略,以帮助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还提出了对这一模式的后续整改方案,希望能为我国儿童汉语习得研究领域以及儿童汉语教学开拓一些新思路。研究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发展、与二语习得环境有关的几个重要理论、儿童二语习得的特点、目的语环境中的二语习得优势及其教学、国内的国际学校概况及其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文献研究及梳理,为之后的案例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主要以上海耀中国际学校(浦东校区)小学一年级中文非母语(CAL)和中文母语(CFL)学生混班教学模式为案例,从学习环境、教师教学组织、课堂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并从中探索混班教学的特点和课堂基本模式、混班教学对儿童汉语习得的意义,以及影响教学成果的几个重要因素。第三部分是分别通过对教师、学生和家长做的访谈及问卷调查,来了解站在不同角度的人群对于混班教学模式的认识和评价、混班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以及找到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劣势。第四部分总结了CAL、CFL学生混班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并找出原因,给予建构有效混班教学模式的一些建议。最后,还对这一模式提出了后续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