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
针对血管吻合术中需要使用的支架,我们自行设计研制了一种以PEG20000为主体材料的新型血管吻合用支架。这种新型的血管支架已有文献报道在吻合口近远期的通畅率令人满意[1],此实验将通过观察这一支架在体外模拟灌注系统中的溶解过程,以及建立动物模型,对于动物模型进行影像学上的研究,从而探究新型吻合用双层壁中空血管内速溶支架是否会造成血管远端的梗阻。
实验方法:
1.体外模拟灌注系统的建立:该系统分为四部分:贮存器-用于贮存灌注液;液体恒流泵-赋予液体一定的流速和流量;模拟管道-可模拟粘接吻合口的物理性质;收集器-收集流过模拟管道的灌注液。该系统可以对支架的溶解时间,溶解速度和溶解方式进行检测。
2.管道内观察支架溶解过程:支架按外径大小从4mm至8mm分为5组,内径为外径的1/4,长度为外径的4倍。每组支架各10个,水温20℃,流速参照相应内径动脉流速。将支架置入相应大小的聚乙烯管内,连接管道。再将观察内镜置于支架远端1.5CM处,打开外接显示器,调整内镜位置,确定位置后,打开水源,以水流接触到支架时为灌注开始,以观察视野中无任何支架残留为灌注结束。观察支架是否原位溶解,是否有碎片脱落,碎片形状,碎片是否会栓塞管道。
3.管道外观察支架溶解过程:支架按外径大小从2mm至8mm分为7组,内径为外径的1/4,长度为外径的4倍。每组支架各10个,水温20℃,流速参照相应内径动脉流速。将支架置入相应大小的聚乙烯管内,连接管道。确定后,打开水源,并于管道出口处下方设置滤网,收集支架碎片。以水流接触到支架时为灌注开始,以观察到管道中无任何支架残留为灌注结束。观察支架是否原位溶解,是否有碎片脱落,碎片形状,碎片是否会栓塞管道
4.观察碎片的溶解过程:设计了内径由一端的4mm逐渐减小至另一端1mm的透明玻璃管,模拟人体血管由粗至细的变化,可与体外模拟灌注系统相连。水温20℃,流速按碎片位于玻璃管何处的内径大小随时调整。观察碎片溶解过程。
5.动物实验:制造动物模型,在家兔的颈动脉中置放支架,通过术中观察,术中造影和手术前后脑部磁共振检查对比,观察术后动物的生活情况,探究支架在动物血管内的溶解情况以及是否造成远端的栓塞。
实验结果:
1.这种结构的支架具有由内层向外层,由近端向远端的溶解方式。支架的中央孔中有血液持续通过,首先是其内表面的支架成分在血流溶解和机械冲刷的双重作用下迅速溶解,然后暴露出来的支架靠外层部分继续溶解,随着溶解过程的继续,支架中央孔的直径不断增大;同时,支架的近心端也在血流溶解和机械冲刷双重作用下迅速溶解,其溶解速度远远大于远心端,导致支架的长度不断缩短,从而使支架在短时间内彻底溶解。由于在溶解过程中支架外径在大部分时间内不发生变化,所以支架仅在吻合口原位溶解,不会被血流冲向血管远端。
2.支架溶解过程中均会产生大小不一的碎片,且碎片大小与支架大小无正相关。从滤网收集的碎片来看,碎片大小不一,但均为弧形的薄层片段。从时间上看,碎片均出现于溶解的末期,其余时间段无碎片出现。碎片在溶解过程逐渐变小,逐渐向前移动,直至从1mm口径处冲出。
3.动物实验中,术中造影发现手术即刻通畅率100%,支架均原位溶解,远端血供良好。术后24小时核磁影像中家兔脑部均无梗死灶发现,且术后动物术后6个月内生活习性,行为均无异常变化。
实验结论:由于支架碎片的特殊结构,弧形薄片状外形,对于圆形断面的血管腔构不成完全栓塞,故其在全部溶解过程中均不导致血流中断,也就不会导致远端组织脏器的梗阻,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