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称为“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贡献力量也成为农业职业院校服务“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1。本文主要研究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给予农业职业教育支持、以使农业职业教育能更好地发展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当前,各级政府都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大事,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农民自己勤奋劳动,更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在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给予关心和支持。实践也证明,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是构筑城乡互助互动、促进城市和农村互动共荣、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为与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农业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发挥自身积极地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对科技、人才、信息和专业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农业职业教育关系到我国2/3的人口小康目标的实现。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将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科技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繁荣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职业教育如何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找准定位,根据需求将自身的人才、科技、信息等优势资源向农村转移,同时在服务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不断提高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服务与办学的双赢”,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农业职业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农业职业教育首先要有明确的服务意识,在完成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努力实践好社会服务的职能。作为与农业生产、农村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农业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贡献力量责无旁贷。其次要在“办学促进服务、服务促进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一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实用的人才;二要深化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服务方式的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效益,使农业职业院校的人才、科技等优势资源能充分整合。第三,农业职业院校要注重服务机制的研究,做好与政府主管部门、同类院校的沟通和合作,逐步建立长期、高效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制。 农业职业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要成为农业职业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农业业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还不够强。对于农业职业教育而言,紧扣当前的经济脉搏,为市场提供合格的技能人才是生存之道,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走势,为未来社会培养和储备实用人才是发展之本。也就是说,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为当前经济与未来经济服务的关系,而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协调职业教育的内外部关系。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是农业职业教育的内部环境,法律支持、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和社会认知是农业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只有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关系,才能建立起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政府正是创造并推动这一环境的重要主体。在创建农业职业教育生存环境活动中,政府充分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扶持,改善农业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习基地缺乏、世俗观念歧视等社会支持不力的外部环境,对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就是很好的支持。对于政府支持农业职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本文认为有:加强统筹,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投入,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深化改革,推动农业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