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奠定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础。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中在农产品的流通领域,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成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新时期我国农产品流通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首次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务院为促物流业健康发展出台了八大措施,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现代表农产品物流行业受到极大重视,迎来全面发展的新契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且发展慢,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物流时间长,损失大,效率低,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物流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区域差异性,有针对性的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本文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农产品物流和物流能力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阐述了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动力因素;其次,在分析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原则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内生成长能力、供需能力和环境支持能力三方面构建了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以SPSS14.0为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农产品物流能力的主要因子,评估了各省市农产品物流能力相对水平,并以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为输入数据,通过聚类分析,了解我国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区域分布以及区域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再者,提出了农产品物流能力发展模式的划分,为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方法;最后,针对各区域农产品物流存在的共性,提出了宏观的政策支持措施。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政策支持能力、经营能力、供给能力和技术能力是对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影响最大的四个因子。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因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差异可以划分为四大区域,各个区域存在不同的特点。根据四个最重要的主成分因子所代表的不同能力层面,以及相互间的作用,将区域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发展模式分为四种,即制度驱动型、运营驱动型、资源驱动型和技术驱动型,各区域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