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丕作为政治家,古来多认为其“帝业无足称”,并素有乱臣贼子的骂名。作为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与政治形象相仿佛,亦不被后人重视和称道。这些固有意识和误解成一种惯性力量,影响着今人的曹丕研究。有关曹丕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一直萎靡。三曹研究中,唱主角的是曹操、曹植,曹丕始终是配角。诸多成见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本文第一章从曹丕的政治生涯入手,钩陈史料,尽力再现历史上真实的曹丕。立嗣之争中,他砥砺自我,传播“立嫡以长”的原则,凝聚各方力量为己所用。最终,以内敛战胜曹植的张扬。皇权禅让时,他沉稳应对内外交困的复杂局势,精心策划禅让事宜,顺利实现王朝易代,展现出高超的政治谋略。即位之后,又吸取前朝教训,革除旧弊,在宗室、外戚等政策上推行新法,努力实现华夏统一,政治勇气甚为可嘉。曹丕身上处处表现出典型的“政治人理性”,他孜孜以求权力的荣宠。他的政治人生,有追求亦不失决断,有柔情又不乏冷酷,多重性格展现的是真实的人性。第二章对曹丕在文学领域的开创之功进行了解读。他的七言诗、杂体诗创作为后人开辟新路,《论文》一篇又发文学批评之先声,首倡“建安七子”之说。在文学形式上,他不拘成式,大胆创新,一颗自由心灵引领着对文学审美的向往和实践。第三章分不同历史阶段,力求准确、详瞻地描述曹丕文学在后世的接受史和影响史。文学与政治的互动是曹丕与同时代作家的区别所在,他以文学抒写心中烦忧,用文艺的形式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这样的文学融入了诸多政治斗争中的心理煎熬和感受,政治的冷漠无情与文学的多情善感交织于曹丕的创作之中。曹丕的文学在后代的接受与影响,常常与时代的政治生态和政治哲学观连成一体,与尊曹贬曹的时代潮流共沉浮。总体来看,历代对曹丕的文学评价和接受贬多褒少,其间虽有刘勰、王世贞等人极力纠偏,但因政治哲学的静态化而收效甚微,这为今人公正、客观地接受曹丕和他的文学带来诸多认识上的偏差。有关曹丕的文学史料,涉及建安时期众多作家和人物以及建安文学的兴起、繁荣和衰变。本文第四章对建安文学分期、《典论》的创作时间及政治目的、建安文学领袖等加以考证,提出了可供商榷的意见;对曹丕作品系年进行了详细考辨;在曹丕与曹植的关系方面,提出曹植《七步诗》乃后人伪作、曹丕的苛禁宗室政策并非专门针对曹植个人,也不是曹魏衰亡的主因。本文附录部分附有新辑录的曹丕佚文二十四则;又收集、整理新的曹丕研究资料五万余字,比《三曹研究资料汇编》之《曹丕卷》多两倍,这为更好地认识和评价曹丕的政治业绩及文学贡献提供了新的材料。本文借鉴当代文学、美学、管理学、政治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努力以现代视角拓展曹丕研究的领域,构建起曹丕研究的平台,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真实的曹丕,公正地认识曹丕及其文学对后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