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多种技术的高时间分辨率PM2.5源解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中高浓度的PM2.5是造成我国华北地区重霾污染频发的主要原因,定量理解PM2.5的来源是采取污染控制措施的前提。传统的颗粒物源解析主要是通过滤膜采样、离线化学成分分析和受体模型解析三步完成,时间分辨率低,不能及时了解PM2.5来源的动态变化,难以对短期重霾污染事件的来源成因做出准确判断,造成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不能及时制定或是“一刀切”式的防控措施经济成本过高。针对“静态”源解析难以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本研究尝试建立一种针对大气中PM2.5的多种技术联合的高时间分辨率源解析方法,并应用于中心城市和郊区颗粒物污染来源的快速解析研究。
  本研究采用大气颗粒物快速捕集技术,结合离子色谱、热光透射分析法和X射线荧光衍射检测技术等,构建了水溶性无机盐、有机碳和元素碳、地壳元素和重金属等化学成分在线分析系统;利用在线多技术观测系统产生的高时间分辨率数据集,针对大气中的PM2.5进行源解析及相关研究。研究地点选择北京(中心城市)和香河(郊区-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采用自行搭建的在线观测系统对大气PM2.5化学成分开展季节性加强期观测,重点分析两地颗粒物主要组成的变化特征及来源,采用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法(PMF)、多元线性引擎(ME-2)和UNMIX三种受体模型,对两地高时间分辨率PM2.5化学组分数据集进行来源解析,并比较了不同受体模型结果的差异,评估了不同时间分辨率、不同数据组合和污染事件PM2.5源解析结果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本论文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区域PM2.5的来源特征和重污染的形成过程,为高时间分辨率源解析技术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北京和香河小时分辨率PM2.5中的金属元素浓度检测分析,发现北京和香河大气PM2.5中的金属元素浓度均表现出显著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周变化特征。PMF对PM2.5中13种金属元素源解析结果,表明它们分别来自扬尘、燃煤、机动车、工业、燃油、生物质燃烧和垃圾焚烧;对香河小时分辨率的金属元素数据集进一步解析,发现工业源可进一步细分为Cr工业(电镀)、Zn工业(冶炼)和Se工业(平板玻璃)。
  (2)通过对北京和香河PM2.5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质量重构,发现北京和香河地区PM2.5均以有机物(OM)和无机盐(NO3-)为主。北京PM2.5中OM和NO3-平均贡献分别为25%和14.9%,香河PM2.5中OM和NO3-平均贡献分别为41.6%和8.8%。PMF和ME-2对两地、四季加强期观测的PM2.5数据集源解析,发现其主要来自工业、尘、燃煤、燃油、二次硝酸盐、机动车、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垃圾焚烧9个排放源。分析结果显示,北京PM2.5来源解析中,机动车排放、二次硝酸盐是PM2.5的主要来源,分别占24.9%和23.8%;而香河地区的PM2.5中,生物质燃烧(39.6%)和二次硫酸盐(24.6%)是主要来源。评估显示,ME-2模型解析结果比PMF更加合理。
  (3)同时采用PMF、ME-2和UNIMIX模型对北京和香河的PM2.5进行源解析,并比较了ME-2和UNMIX模型与PMF模型源解析结果的差异,结果发现ME-2能够更好地固定已知源的源谱,获得比PMF模型更加合理的源解析结果。相比之下,UNIMX由于不能很好地获得可行的运行结果,实用性比PMF和ME-2模型差。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受体模型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多模型协同解析,能够获得更加合理的源解析结果。
  (4)采用不同时间分辨率或不同仪器设备构成的数据集会对PM2.5源解析结果产生影响。随着数据时间分辨率的下降,在PMF运行中会出现更多的源谱混合和运行结果不稳定;采用硫元素和氯元素来代替水溶性硫酸盐和氯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识别二次源;采用污染事件短期分析和长时段分析的源解析结果比对,发现基于污染事件数据集的PMF模型源解析结果能够很好地识别污染事件中PM2.5的主要来源,二者得到结果类似,重污染短期解析结果甚至好于整个时段的结果。
  本文的创新点:
  (1)观测方法。首次采用大气颗粒物快速捕集技术结合离子色谱、热光透射和X射线荧光衍射等多种分析检测方法,构建PM2.5全化学组分在线观测系统,并在北京和香河进行了成功的实际运行观测。
  (2)解析模型。同时采用PMF、ME-2和UNMIX三种受体模型,对北京和香河的小时分辨率PM2.5及其组分数据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对三者所得结果进行了比对评估。认为在此项研究中,ME-2模型给出的结果比PMF更加清晰并具物理意义。
  (3)研究结果。评估了PM2.5污染事件来源解析结果和长期观测时段结果之间的差异,阐明了多种技术联合的高时间分辨率源解析方法可对重污染事件进行实时追踪观测和源解析,使得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具有了科学依据;将重金属工业类型细化成电镀、合金冶炼和平板玻璃制造来源等研究结果,克服了以往静态源解析难以实现的工业源进一步细化的缺陷。
其他文献
海平面的时空变化反映了气候系统的自然和人为变化,对全球沿海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LICOM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模式对动力海平面(DSL)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主要从海平面的全球、区域变化特征和变率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低分辨率LICOM3模式的评估结果表明LICOM3模式可以基本再现观测的全球平均热比容海平面(TSSL)和DSL变化特征。全球平均比容海平面(SSL)
干旱是主要的灾害性气候之一。地球约41%的土地面临着长期的气候干旱。这些地区被称为干旱区,生活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过去半个世纪,全球变暖致使陆面蒸发能力增加,干旱化进程不断发展。科学认识地球干湿波动的自然过程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器测资料长度尚短,而古气候研究可以阐述仪器观测范围以外的气候变化,为研究长时间尺度下的干湿波动提供有用线索。末次冰盛期以来的两万一千余年是研究多尺度
学位
青藏高原积雪可以通过其反照率效应和融雪水文效应对高原的热力状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亚洲季风气候。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经历了明显的变暖。因此,青藏高原冰冻圈包括积雪等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青藏高原积雪的准确估计对研究高原积雪的长期变化和高原积雪对次季节预报的影响非常重要。然而,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形复杂和站点观测较少等特点,对青藏高原积雪进行准确估计是非常困难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来源的
热带东太平洋是厄尔尼诺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区,该区域大气对流活动及其引起的海表面风场变化对厄尔尼诺暖海温的空间分布特征有重要影响。热带东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过程受东边界地形影响,具有南北半球经向差异性特征。然而在以往厄尔尼诺多样性成因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暖海温发展初期热带东太平洋大气异常对流活动如何影响东太平洋海温发展过程的关注较少。本人在站期间,主要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并结合多种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和数值试
学位
水溶性有机气溶胶(WSOA)是大气有机气溶胶(OA)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WSOA可以显著影响颗粒物的吸湿性,进而改变云凝结核的活化特性和云的形成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颗粒物吸收和散射特性,进而影响气溶胶直接或间接辐射强迫。最重要的是WSOA中某些成分可在人体内外通过催化反应产生活性氧物种(ROS),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尽管目前关于亚微米颗粒物中OA垂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的研究较多,利用气溶胶质谱(
学位
高光谱大气红外探测数据不仅有助于研究大气结构的演变特征,而且能够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高垂直分辨率的精细化大气温度和湿度廓线同化数据。目前在轨运行的卫星高光谱红外探测器大多基于极轨卫星,每天全球覆盖两次,无法在小空间尺度上对大气温湿度廓线进行实时的连续监测。我国于2016年12月11日发射的风云四号A星携带国际上第一颗静止轨道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Geostationary Interferometr
硝酸盐是大气细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健康和气候都有较大影响。随着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SO2、NOx等气态前体物浓度降低使得大气气溶胶组成显著变化,研究发现目前硝酸盐已超过硫酸盐成为北京大气细颗粒物中最重要的二次无机组分。然而硝酸盐在不同季节对于源排放控制的响应以及生成机制,特别是夜间生成机制不确定性很大,进而导致数值模式对硝酸盐模拟存在严重偏差。
学位
近几十年来,京津冀区域工业和城市化持续迅猛发展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造成严重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全方位治理,空气有所改善,但秋冬季重霾污染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秋冬季不利气象因素以及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之外,仍有大气中二次颗粒物(气溶胶)形成机制不清、针对其气态前体物的防控措施不到位之关键因素。尽管该地区已开展了大量针对PM2.5化学组分的观测与模
学位
青藏高原沼泽湿地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已有大量证据表明,1960~2010年间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沼泽湿地大面积退化,然而迄今为止,对此期间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整个青藏高原区域沼泽湿地土壤碳库的变化情况却鲜有报道。因此,对过去几十年间青藏高原区域尺度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变化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目标是:揭示青藏高原沼泽湿地退化过
学位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液态小颗粒与大气组成的多项胶状体系,对区域及全球的辐射平衡、天气和气候变化、大气环境等都有重要影响。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关系着人体健康,准确获取高时空分辨的地面PM2.5浓度是有效减少和预防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前提。卫星遥感因其具有高空间覆盖率和可靠重复测量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监测区域到全球尺度气溶胶的方法,特别是可以弥补地面监测空间分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