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者是市场的参与主体,市场参与主体是市场运行的内在动力。因此,从市场参与者的交易特点出发,以行为金融学的视角来剖析金融产品的运行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金融理论进化史当中,学者们逐渐发现理性人和有效市场假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基本不可能实现;而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自然人的一些主观性或心理上的行为表现很突出,这些行为用传统的金融理论又很难去刻画,因此聚焦投资者主观行为研究的行为金融学就应运而生,“羊群效应”就是行为金融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羊群效应”是一种群众心理学的表现。由于信息不对称,个体参与者会存在一种不自信的心态,基于这种心理活动,个体参与者往往会选择“跟随主流”,寻找一种顺势而为的决策,同时这种“顺势而为”的决策对个体参与者而言最好把握,并且是“风报比”最高的选择。当每个人都怀有“随波逐流”的心态,主流特征又很明显并有一定持续性时,就会表现出整体行为决策的一致性以及发生时间的同步性。个体参与者受主流趋势影响做出跟随的举动,使得主流趋势更明显、更持续,这又促使更多的参与者选择跟随趋势决策。本文运用CSAD方法构建中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指标,将中国股票市场2005年到2017年的股票数据按照沪深300、上证50、上证综指、中证500指数的成分股进行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按2005-2015年为第一次股市周期和2015-2017年为第二次股市周期的方式,在时间维度进行分组;与此同时,从长期上按照涨跌阶段、从短期上按照涨跌行情的方式在空间维度进行分组。经过时间和空间维度相结合的分组检验,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交易中存源于“羊群效应”的诸多非对称现象。无论是处在什么指数成分股以及时间区间内,震荡行情的股票样本不具有显著的羊群效应,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中只有大涨大跌行情才能激发投资者“追涨杀跌”的积极性,而震荡行情下的交易相对保守;相比于第一次股市周期来说,第二次股市周期的相同分组区间下羊群效应减弱,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手段在两次股票市场周期内都发生了大幅度变动,是中国股票市场趋向成熟的表现;股票市值越低,其潜在羊群效应反而越高,其内在原因就是低市值的股票容易被庄家操控,而庄家在进场和离场过程中都会伴随巨量资金的流入流出,导致剧烈的震动,潜在的“赚钱效应”更强,更容易调动人们“追涨杀跌”的积极性;上涨阶段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比下跌阶段羊群效应更强,其内在原因是国内股票市场对多数散户来说是单边赚钱的市场,只能通过做多赚钱而不能通过做空赚钱。为降低羊群效应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和影响,维持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提高信息透明度,优化股票市场环境;抑制恶意资本炒作,约束机构投资者行为;提高个人投资者专业水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减少市场的恶意投机行为,实现股票价格向价值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