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Barrett黏膜微细形态改变和CDX2蛋白及mRNA的表达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2004年2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时明确诊断Barrett食管患者152例,其中男10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0+9)岁,再随意选取60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非BE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除外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等其他器质性病变。在食管下段及胃窦部分别行内镜下粘膜活检,并立即置于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另留取标本冻存于-800C冰箱备用。2.实验指标及方法2.1应用放大内镜观察Barrett黏膜微细形态,总结其特点并分型2.2 HE和黏液组化AB-PAS染色对Barrett黏膜进行组织病理分型2.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型Barrett黏膜中CDX2蛋白的表达情况2.4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各型Barrett黏膜中CDX2的mRNA表达水平2.5统计学处理:应用χ2检验。二、结果1.内镜下黏膜微细改变及组织学检查结果152例BE中LSBE35例(其中13例合并滑动性食管裂孔疝),SSBE117例(其中19例合并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表现为全周型55例,舌型68例,岛型29例。放大内镜下,除29例岛型外,94例可观察到食管下段的栅栏状血管有不同程度的下移现象,还有29例因该食管下端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糜烂,栅状血管不清晰。对照的60例患者中,6例因食管下段黏膜的充血糜烂而无法观察,其余无一例有下移的表现。152例BE中,41例黏膜小凹呈绒毛样改变,其中37例伴有肠上皮化生(2例伴有轻度异型增生);65例小凹呈现条纹样改变,均伴有较重的炎细胞浸润,其中20例伴有肠上皮化生;其余46例黏膜小凹为点状,未发现有肠上皮化生。绒毛型上皮中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