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全面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它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战略举措,它有效的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锻炼风气。同时,在2007年上海市中小学校调整并增加学生体育活动课时,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确保学生每天能参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这极大的促进了中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本研究针对上海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结合新课程改革第一培养目标——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培养学生广泛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健全人格为最终目标,本研究以舞龙运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舞龙运动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等内容,试图构建上海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舞龙运动的基本模式,为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推波助澜。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等,通过可行性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的相关研究,在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思想指导下,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和舞龙运动的特点,建立适合上海市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舞龙运动的教学策略和基本模式。为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上海市三林中学和育人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及教学实验,实验中将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与传统“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教学模式对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在身心健康、参与动机及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影响。1、通过调查发现,在阳光体育活动的推动下,上海市各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已有一定成效,但开展的内容侧重于学校特色和学生兴趣;教学目标不具体,且没贯彻落实;组织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动机;教学评价开展不够全面,学生对成绩评定满意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2、基本模式的理论构建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理论基础以快乐体育思想、多元智能理论、社会互赖理论、阳光体育运动思想等作为理论依据。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动机;增强合作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宗旨。操作程序为课前轮换教学,课中互教互学,并通过教学比赛来互评、师评和自评,以此提高巩固运动技能。实现条件依靠加强学生管理力度,建立好可行的课堂规章制度,同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体系分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快乐合作教学模式较传统“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而体质方面主要表现在耐力、上下肢力量的提高;心理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敌对症状、学习压力感和适应不良方面;同时快乐合作教学模式也促进了学生的运动参与动机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4、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促进了上海市育人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从理论构建到实践操作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策略和框架体系,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