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含两项研究:一,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师专生即高等师范院校专科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和特点;二团体心理训练。对宿舍人际关系存在困扰的被试进行了干预,考察其效果。研究表明:要充分关注师专生在宿舍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要运用特定的心理干预方法来解决他们的困扰、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的问卷调查是:了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观体验满意度状况、归因倾向、应对方式的特点。对432 名师专生的测试发现:沟通障碍和相互间情绪态度,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不良人格特征及其影响下的一些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另一重要因素;一些生活琐事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也很明显。他们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满意度是:倾向于不满意的约为31.9%,占到了近1/3。他们对不良宿舍人际关系归因时,归于室友最多、其次归于自己和室友、归于自己的最少。在解决宿舍人际冲突时,一般选择“沟通”、“包容”、“回避”和“忍耐”,尤以“沟通”和“包容”更普遍;但在面对虽不普遍但很重要的人际问题时,他们选择“忍耐”、“回避”、“沟通”和“争吵”,尤以“忍耐”和“回避”更突出。本研究的团体训练是:使用三个量表【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SCL-90 的人际关系分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作为筛选被试和评价干预效果的工具。被试22 名,训练一组有10 人,来自不同宿舍且均正面临宿舍人际困扰问题,为同质组;训练二组有12人,来自两个自然宿舍(1 男、1 女),其中仅小部分(男3、女2)人正面临宿舍人际困扰问题,为异质组。团体心理干预训练由研究者本人设计,进行了8 次活动,持续2 个月。数据处理时,以同质组问题者10 人作为第1 组,异质组问题者5 人为第2 组,异质组正常者7 人为第3 组。比较训练前后测,结果显示: 1.在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上:在量表总分上,经训练所有被试人际关系都有了改善,第1 组变化差异达较显著意义,第2 组变化接近较显著意义,第3 组变化差异达显著意义。在分量表上,第1 组在交际与交往方面变化明显、差异较显著,室友支持方面变化接近较显著差异,在交谈、待人接物方面也有改善但差异未达显著意义; 第2 组在交际与交往方面变化明显、差异较显著,在交谈方面变化、差异接近较显著差异意义,在室友支持、待人接物方面也有改善但变化不太明显; 第3 组在交谈、交际与交往、室友支持方面都有改善、差异都接近较显著意义。2.在SCL-90 量表的人际关系因子上:第1 组和第3 组都有改善,但变化不明显;第2 组出现了较大改善,差异较显著。3.在SAD 量表上:第1 组在量表总分上出现了改善,差异较显著,在社交苦恼分量表上变化达到了显著差异;第2 组在量表总分上也有改善,但未达显著意义,在社交苦恼分量表上得到改善,差异接近较显著意义;第3 组在量表总分上出现较大改善、达到较显著意义,社交苦恼分量表上得到改善,差异接近较显著意义。本研究表明: 1.制约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人际和谐的因素主要是:沟通障碍和相互间情绪态度;不良的人格特征;某些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2.团体训练对改善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主要能较有效改善当前正面临宿舍人际困扰问题的师专生,对于其他正常者也能起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团体训练对于同质组问题者、异质组问题者和异质组正常者会有不同的效果。3.本团体训练方案具有针对行、更具有效性。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加大了群体凝聚力的训练,关注近距离人际相处时出现的问题解决,注意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