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这两种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然而,长期以来,教育、教学理论领域往往只关注有声的教师课堂言语行为,而忽视伴随语言而发的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大量研究证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无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是教学效果,都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是在济南市济钢高中展开的一项实证研究。研究对象选取的是该校5位教师以及两个班的125名学生。为进一步探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笔者首先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进行了综述,其次设计了本次研究的具体方案,然后开展了实验,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使用状况,探讨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并从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角度出发提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有效建议。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定性研究中,笔者通过理论探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在定量研究中,笔者运用SPSS22.0对学生前后测得的动机问卷结果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通过分析,探明了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是否会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教师对课堂非言语行为并不十分了解,对非言语行为的使用也是无意识的。象征性动作、适应性动作、距离性动作和副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次数最多的非言语类型,而工具性动作、表露性动作、调节性动作以及说明性动作出现的次数较少。此外,教师利用非言语行为表达的主要功能有支持、修饰言语行为功能、调控组织言语教学功能和代替言语功能,适应生理或心理需要功能和表达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或态度功能表现次数则较少;通过对比教师改进课堂非言语行为前后学生动机水平的变化,证明了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而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工具性动作、表露性动作、距离性动作和副语言,其他几种动作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较小。本研究表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最后,笔者以本次研究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依据,对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合理使用课堂非言语行为进行教学提出了四点建议:1.提高意识,加强专业培训;2.合理运用,注重沟通技巧;3.精心设计,注意灵活应用;4.满足学生,突出学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