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有四时气象,四季山水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唐代文人抉发春季山水之美,留下了大量描写春天景致及其审美特征的山水诗。这些春季山水诗在传承唐前山水诗发展成果的同时,在诗歌数量和质量以及诗歌意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唐代春季山水诗在意象上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诗歌意象兼具南北气象。唐代疆域辽阔、文人分布广以及南北交通畅达,文人由于漫游、仕宦、迁谪、到边地建功立业或其他活动往来于大江南北,使得地处偏远的粤地、巴蜀的岭南春景以及北国春光、塞外春景等进入审美范围。二是园林及宗教场所周围春景大量进入审美范畴。唐代园林艺术成熟、宗教传播范围广,寺庙众多。园林和寺庙周围的春景引人入胜,诗人们在度假、游宴、会友、游观的过程中将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别致的人文景观纳入审美范围。唐代春季山水诗的繁荣和发展与众多因素有关。一是唐代社会环境优良,经济繁荣,交通畅达,疆域辽阔,为唐代文人在春季里亲近自然、深入观察、远足而广泛的游历提供了保障和可能。二是唐人在春季里的春游活动非常丰富,各种游观、游宴、游园活动是唐代文人生活中的重要休闲方式,游观之频繁,游宴场次之多、游园范围之广在古代都是空前的。这些活动氛围都比较轻松,人们心情也比较愉悦,而且往往所选择的地方景致也特别优雅怡人,于是身边的春景自然而然地被诗人们所歌咏。同时各类游观、游宴、游园活动一方面为文人歌吟山水、寻幽览胜,抒发春意无限、情趣无穷的感慨提供了载体,另一方面其活动环境本身也成为了春季山水诗描写的主要对象,许多春季山水诗描绘的就是各类游观和游宴的盛况。三是唐代春季节俗集中。唐代春季有元日、人日、上元节、晦日、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等节俗。这些节日活动形式丰富,主要以郊外踏青、游春赏春、水边宴饮等为主,而唐人的参与热情极高,这从客观上为诗人们创造了亲近自然、赏玩自然、赞美自然的机会,撩人思绪的春景让诗人的诗心大为激发。四是科举制度影响文人春季游观活动。唐代许多诗人都有应举的经历。唐代的科举考试开考和放榜都是在春天。每年都有上千的士人或是应举、或是赴任、或是过夏,或是返乡、或是怀带着失意心情漫游在外,这从客观上促成了这批有着高级文化修养的文人相对集中地在春季出行、游观。他们有着不俗的情趣和修养,于是沿途或京都的自然与人文风光在他们眼中就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在春季里,他们或是借美好的春景抒发豪情壮志,或是以春景抚慰心灵。唐代科举制度丰富了诗人在春季的游历以及情感体验。五是唐代文人尚隐林泉。唐人尚隐多耽于对美景的享乐、对山水美景与旨趣的抉发。而春季山水最是多姿多彩,春景最使人流连忘返,诗人们的心意情志与春景律动。他们在尚隐中与自然山水产生各种亲和关系,他们十分关注和关心自然山水中自由恬淡的春云、春月、春溪、春花、春柳等春意象,并通过诗歌将自己的审美体悟表达出来。同时,隐逸的虚静心境对于自然山水美景的深层次发掘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于是他们在放情山水和隐逸山林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春季山水诗。唐以前就有许多描写四季的诗歌,其中描写春季的诗作中许多是表现离别衰老等伤春主题,而唐代春季山水诗的情感内涵较唐前有了许多新的发展,与唐前山水诗相比较,唐代春季山水诗在整体上呈现出大唐帝国所特有的时代精神,字里行间洋溢着高昂、自信、开拓、自豪、自强的文化心理。唐代山水诗人眼中的春天常常呈现出的是美丽欢乐,充满力量,引人奋发向上的面貌,诗人在春季山水诗歌中毫不吝啬地抒发着对春光韵致的喜爱之情,观国之光的自豪之情以及自强不息的励志之情。唐代的春季山水诗很少受伤春主题的束缚,诗人们将自己对春景的观察、赏会细细的展现出来,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对春天景致的赞赏、喜爱、陶醉之情,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欢愉和赏玩的逸趣。首先从唐代山水诗人通常所采用的描绘春天景致的意象上来看,唐代春季山水诗中描绘的春意象较唐前更为浪漫、美妙和斑斓,呈现春意融融的景象。其次,唐代各个时期的的诗人都有许多作品直白地表达了对春光韵致的喜爱之情。观国之光指的是观瞻一个国家或地区优美的自然风景和光辉灿烂的人文景观。唐朝许多诗人都有游观、观瞻都城长安及祖国壮丽河山的经历,他们在游历皇都及祖国河山胜景的时候大多写过都市宫苑、河山风物、景象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渲染了大唐的辉煌气象和华丽景象,而春日蓬勃的光景最显国家的兴盛气象,于是唐代春季山水诗中的这种观国之光的自豪之情表现的尤为明显。唐代许多诗人是积极于仕途的文人,但一部分人的仕宦生涯起伏不定,仕途的道路充满艰辛和坎坷。透过唐代春季山水诗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当文人们面临困境时,面对春天,没有像唐前的许多咏春诗那样一味地表达“时不待我,壮志难酬”的伤春情怀,而多是积极地的感受着春的蓬勃气息,以此激励自己平复心态,自强不息,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