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无论在增长速度还是消费结构上一直都是世界能源问题的焦点。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但能源利用效率不仅远低于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且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消耗、低效率的现状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且导致能源消费量与生产量的缺口不断扩大,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从而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因此,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了我国能源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能源强度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市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结构不同,地域差异导致了中国各省市能源消费模式及能源消费效率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省市分别研究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各地方政府制定因地制宜地的能源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出一条能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2000-2009年间能源强度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首先通过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将各省市依照能源强度高低,划分为高能源效率区、中能源效率区和低能源效率区三种类型。分类结果为:高能源效率区域主要包括广东、北京、山东等13个省市,中能源效率区主要包括河北、辽宁等11个省市,而低能源效率区则主要包含了山西、内蒙等6省。为研究分析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本文分别就全国区域以及高、中、低三个能源效率区为样本区间,以第二、三产业结构占比、投资率、消费率、人均GDP、能源价格等为变量,利用面板数据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上述因素对各区域能源强度的长期影响,同时,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上述变量对能源强度是否存在短期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能源强度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能源效率区域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就全国范围而言,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DP对能源强度负向影响,即第三产业占比和人均GDP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而投资率对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分区域来看,高能源效率区内,第二产业比重、投资率对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均GDP对能源强度有显著负向影响;中能源效率区内,第二产业比重、投资率对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DP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低能源效率区内只有第三产业比重对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上述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种长期作用,短期影响作用并不明显。 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合理安排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加大钢铁等重工业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的监督;优化投资结构,改变以资源耗费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我国能源强度,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 同时,根据对不同区域的回归结果差异,本文认为,我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应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对于高能源效率区域,可从调整工业行业结构进行努力,进一步扩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的发展;并改变粗放型投资的现状,促进投资结构的改善;对于中能源效率区域,除了通过改善投资结构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外,更重要的是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低能源效率区域,应率先从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进行努力。 对于山东省来言,尽管其处在我国高能源效率区域内,但是和国内能源效率排名靠前的广东等省相比,能源效率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主要途径在于加强产业调整,大力发展耗能小、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进一步促进人均GDP的增长,降低能源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