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凹凸棒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原油乳状液破乳性能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原油开采过程中都会面临油水分离的问题。随着三次采油的广泛应用,原油采出液中的含水量大大上升,同时伴随着的成分更加复杂,乳化程度提高,大大增加了油水分离的难度。纳米粒子(NP)破乳剂成为近年来油田开采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在课题组多年来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凹凸棒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功能化,制备了多种凹凸棒基纳米粒子破乳剂,研究了他们对O/W型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性能,并对其破乳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凹凸棒为原料,对其表面接枝长链分子,设计、制备了AT-APTES、ATAPTES-STA和AT-OTS凹凸棒纳米粒子破乳剂。通过FT-IR、SEM和zeta电位等手段表征分析了所制备材料的结构组成和形貌,证实了目标产物的形成。测量接触角和纳米粒子材料在油水界面分布表明AT-APTES-STA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和界面活性。瓶试法对几种改性凹凸棒纳米材料破乳行为的评价发现,AT-APTES-STA纳米粒子是一种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实现对原油乳状液快速、高效破乳的新型纳米粒子破乳剂。破乳剂剂量、乳液p H以及破乳温度对AT-APTES-STA的破乳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破乳剂剂量900ppm和p H=7的条件下,破乳效率高达96.7%。相比之下,AT-APTES的破乳效率相对较低,而AT和AT-OTS两种材料基本不具备破乳性能。通过对比所制备几种改性凹凸棒纳米材料破乳性能的优劣,揭示了纳米粒子破乳剂具备优异破乳性能应具备的几个特征:a)破乳剂应具备良好的两亲性和界面活性;b)结构上具有与油水界面活性分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这对纳米粒子破乳剂的设计、制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通过将凹凸棒纳米材料接枝氧化石墨烯(GO)制备了新型的凹凸棒-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AT-GO)。利用FT-IR和TEM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AT-GO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通过zeta电位测量分析了AT-GO材料和油滴表面的带电性质,发现在p H=4-8范围内,两者表面带相反电荷,这对材料的破乳性能至关重要;采用油水分配法评价了材料的表面润湿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T-GO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和界面活性。采用瓶试法对AT-GO复合材料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随着复合材料中GO质量分数的增加,AT-GO材料的破乳性能逐渐提高。研究进一步发现,所制备的AT-GO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在较宽的p H范围内实现对原油乳状液的高效破乳。对复合材料的破乳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该破乳剂在剂量700ppm、p H=8和室温条件下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效率达到95.2%,说明AT-GO是一种具有优良破乳性能的纳米粒子破乳剂,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对原油乳状液实现快速、高效破乳。(3)与传统化学破乳剂高温下长时间破乳过程相比,本文所制备的改性凹凸棒纳米粒子材料在室温下就可以实现对原油乳状液的快速、高效破乳。对NP材料的破乳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NP材料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制。NP材料破乳剂需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和界面活性,能够很好的分散在乳状液连续相中,并能快速到达油水界面,与油水界面上沥青质等乳化活性分子稳固结合(结合力一般包括静电吸引、氢键及π-π/n-π等作用),外界搅拌、振动等机械作用力为NP材料提供足够的动能,破坏油水界面保护膜,促使分散的液滴合并,实现油水高效分离。这一过程,不需要破乳剂材料对原有油水界面间活性物质的替代,而且外界机械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实现室温条件下的快速、高效破乳。
其他文献
硬质合金作为高硬度、高耐磨的难熔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切割、矿山开采和耐磨部件等领域。硬质合金是当今最流行和最常见的高生产率工具材料,全球正在大力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方面是用于切削工具的硬质涂层,这些硬质涂层已被证明可以通过减慢切削刀具的磨损特性来延长刀具寿命。而近年来出现的表面纳米化技术能在金属基体表面形成梯度纳米晶粒层,为涂层制备提供综合性能优异的基体材料。为了提高现代制造业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虾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淡水水体,其在河南境内各水系均有分布。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日本沼虾的种质资源也逐渐受到影响。为评估河南境内水系日本沼虾的种质资源现状及其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对河南境内18个地理群体135尾日本沼虾开展种群遗传学研究,样品覆盖河南境内的长江
Hf元素自发现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原子反应堆,火箭推进器,电阻材料,耐热材料等各个领域,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Hf元素在永磁材料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探索Hf元素的应用,本文主要分两部分研究了Hf元素在永磁材料中的应用,第一部分为Nd-Fe-B-Hf永磁合金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为Co-Hf永磁合金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首先本文通过熔体快淬法制备了Nd27Fe72-xB1Hfx
对于膏体充填开采工程而言,膏体充填体作为一种人造多孔介质在地下采场中不仅受到地应力、自重应力等应力场的作用,而且受到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从而致使其力学性能的劣化,承载能力降低,导致采场失稳坍塌。在安全第一形势下,保守设计充填体力学指标,必将导致充填胶凝材料用量过大。基于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充填成本,本文以不同渗透水压作用下的膏体充填体为研究对象,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系统上对膏体充填体进行单轴压缩测
Cu-Cr系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电导率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引线框架和高速铁路等领域均有应用。而Cu-Cr合金抗软化温度仅为500°C,为了进一步提高合金的高温抗软化性能,通常在合金中添加Zr、Mg、Ti等第三组元元素。为了探究第三组元Ti元素对Cu-Cr合金抗软化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以将以Cu-Cr和Cu-Cr-T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热轧—固溶—冷轧—时效”工艺制备合金板材,研究了不同Ti含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家逐渐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和开采深度,大量岩土工程问题也随之而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岩体内部存在各种宏微观缺陷(孔洞、裂隙),缺陷的几何尺寸、形状、分布等因素对岩土体的失稳破坏有重大影响。但限于地下复杂地质条件及影响因素,原位识别岩石内部孔洞情况是非常困难的。本文通过超声波检测技术来研究内部含孔洞红砂岩超声波响应特性,为原位超声波识别孔洞几何形态及其预
离子型稀土资源因其独特的战略意义备受关注,对于稀土离子的赋存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从成矿机理、吸附/解吸特性、赋存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从微观层面对离子的赋存位置研究甚少。因此,研究稀土离子、铵离子在稀土矿中的具体赋存位置,对离子型稀土高效浸出、尾矿残留铵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双电层理论对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进行研究,选用颗粒表面电荷密度模型计算出离子在双电层中的占比情况。进行了不同初始浓度
对于金属矿床而言,薄矿体(脉)是典型的矿体类型之一,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矿床赋存变薄变细。对于该类矿体传统采用空场法开采,中段之间保留了品位较高的隔离矿柱和多中段空区。在后期回采过程中,无论是中段矿柱资源回收,还是空区下深部矿体回采,整个开采区域结构性控制尤为重要。包括空区与矿体间预留隔离层、保留永久矿柱作为结构支撑、充填关键区域控制地压等灾害控制方法都涉及同一问题,即关键支撑结构位置的选择。
闪锌矿氧压浸出工艺产出大量含有单质硫磺的高硫渣,具有良好的回收利用价值,但锌冶炼高硫渣矿相包裹嵌布复杂,使得后续硫磺直收率较低。本论文为了明晰锌冶炼高硫渣中组分赋存特性,研究硫磺和不同矿相之间包裹规律,采用工艺矿物学初步明晰高硫渣中各组分之间赋存特性,而后采用透明高压釜和高速摄像机联用的方法,探索硫磺和不同矿相之间包裹规律,为提高锌冶炼高硫渣中硫磺回收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首先对锌冶炼高硫渣进行
采用氧化钨氢还原法制备的超细钨粉中容易出现夹粗和夹细现象,不能有效的控制钨粉的形貌和粒度,目前对于氧化钨氢还原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比较匮乏,且难以用实验室的手段对与氢还原过程的动力学机理进行有效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氢气在WO3(001)表面的WO终止表面内部的吸附行为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使用CASTEP模块进行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探究氢气在WO3内部吸附后对WO3的结构产生的影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