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研究发现,PFASs尤其是一些较长碳链的PFASs作为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生物毒性、远距离迁移能力等特点。PFASs使用的广泛性导致其通过种种途径进入各环境介质,目前研究已经表明PFASs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全球性污染物。PFASs污染的广泛性和环境危害性引起了有关组织和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对一系列具有潜在危害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等较长碳链的PFASs做出了限制性规定,例如PFOS及其盐以及全氟辛基磺酰氟已经在2009年被斯德哥尔摩POPs公约列入附件B中,其生产使用等将会受到严格的管理和限制。这种限制导致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对PFOS等较长碳链的PFASs的替代品(短链PFASs和新型全氟醚类化合物)的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生产和使用快速增加。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它们的环境行为、生物累积和人体暴露的研究远远不够。因而,目前短链PFASs和新型全氟醚类化合物等PFASs替代品的环境行为和相关风险研究成为了目前新的热点。本文重点研究了作为PFASs替代品的氯代多氟烷基醚磺酸盐(F-53B)和一种未受关注的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在典型行业、区域的污染分布特征。分析了广东4个电镀工业园区周边地表水、底泥、土壤中PFASs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短链PFASs和F-53B在上述区域被广泛检出。水样中短链PFASs含量较高,F-53B在水样中检出浓度较低,检出率仅为8%;底泥中PFOS、F-53B及其同系物C10 Cl-PFESA是检出浓度最高的三种PFASs,浓度范围分别为<MLD-156.3 ng/g、<MLD-11.6 ng/g和<MLD-14.0 ng/g;电镀园区周边土壤中F-53B检出浓度从0.2 ng/g到41.9 ng/g,检出率96%;F-53B容易吸附在底泥中,环境迁移性较差;相关性分析表明底泥中的F-53B与PFOS具有相似的来源或迁移途径。通过系统采样和分析,研究了大庆油田周边湖水、底泥中OBS等PFASs的污染特征并开展了OBS的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大庆油田采油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环境中的湖水和底泥中普遍存在OBS等PFASs的污染,6月份、11月份所采水样中OBS检出率分别为91%和95%,平均浓度分别为409.73 ng/L和296.73 ng/L;底泥中OBS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3%,平均浓度分别为59.87ng/g和7.25ng/g。大庆油田周边环境中夏季PFASs污染水平略高于冬季,油田周边湖水、底泥中OBS是含量最高的PFASs。油井密度越大的区域,周边湖水中PFASs浓度越高。OBS对斑马鱼的LC50(96h)是25.08 mg/L,属三级化学毒物急性毒性,对水生生物有害。研究了天津三个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对F-53B、OBS等PFASs去除效果的差异。不同工艺对不同PFASs去除效果不同,总去除率较低(14%-24%),且对F-53B、OBS去除效果差。传统A/O工艺、水解酸化+强化除磷脱氮工艺对短链羧酸类PFASs(C5-C7)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17%-68%;三级处理工艺加氯消毒对PFASs去除效果差。C污水处理厂出水中PFASs较进水中有明显的升高,可能是由于污水处理过程中大量前体物质的降解造成的。此外,A、B、C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检测出了较高浓度长链羧酸类(C10-C12)、PFOS、F-53B和OBS等PFASs,PFASs总浓度为33.11 ng/g-264.49 ng/g。该研究得到的PFASs处理效率不高而造成的含有PFASs的处理厂出水排放、污泥中许多PFASs的明显存在等结论,以及因此引起的种种后续不利环境效应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