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在有效协调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为追求公共利益而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公共事务,遵守社会公共规范所体现出的基本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的理念和行为取向。作为现代公民的一种美德,它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利益分化加剧、逐利思想泛滥,导致乡村社会公共利益虚化、公共道德滑坡等失范现象,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的问题上,农村公共精神培育的价值凸现。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精神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公共精神的培育缺少有效的载体。观察和研究农村公共精神培育问题,寻求农村公共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是时代赋予转型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任务。本文从农村社会变迁的现实出发,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理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为指导,重点研究了农村公共精神培育的议事载体问题。旨在为当前农村公共精神培育寻求可行的、科学的、有效的载体,化解农村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冷漠”现象,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公共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和指出国内外有关公共精神内涵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公共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确立了本研究农村公共精神观察的四个基本向度并进行阐释、论证。第二部分,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公共精神的缺失现状及其后果。主要从乡村社会矛盾突出、农民村庄认同感散失,公共生活萎缩、农民的公共参与意愿不足,公共意见表达梗阻、公共舆论道德约束力降低,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农民公正感弱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农村公共精神缺失消解了乡村共同体生存的社会基础,诱致了乡村公共治理危机的严重后果。第三部分,在介绍乡村协商民主议事模式兴起的背景、类型、特点的基础上,从农村公共精神观察的四个研究向度分析和论证了农村议事模式对农村公共精神的培育功能,指出农村协商民主议事模式能够成为农村公共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第四部分,探索了在当前农村社会现实境况下,以议事载体推进农村公共精神培育与践行应坚持的原则和实现条件。提出推广农村公共精神培育的议事载体,不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且需要从建构公共利益、完善村民自治、培植公民文化、发挥党的引领、加大国家支持等维度创设实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