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隐喻翻译研究通常是从修辞学,文体学等角度将隐喻翻译看成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符转换,往往采用直译/异化/表征不足,意译/归化/表征过分等翻译策略来对待隐喻翻译。而认知语言学视阈下的隐喻翻译,是一种从思维到语言的互动过程,是原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映射,着重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心理机制。散文随笔常用大量的隐喻来描写生活,抒发情感,体现出概念隐喻的映射植根于人的日常经验及知识的特征。E.B.White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之称,其Essays of E.B.White中蕴含了大量的隐喻表达式,它们丰富了散文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简单朴素的生活。因此,研究怀特随笔的翻译,既是一种语言学习,也是一种翻译挑战。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以原文本和贾辉丰的中文译本为语料,探讨了英汉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及翻译中概念隐喻之间可能存在的转换现象,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首先,根据Lakoff对概念隐喻的分类,Essays of E.B.White中的结构隐喻可细分为“时间隐喻”,“情感隐喻”,“事件结构隐喻”及其它;方向隐喻主要有“上下隐喻”,“深浅隐喻”和“前后隐喻”等;本体隐喻即“物质/实体隐喻”,“容器隐喻”和“拟人”,这些隐喻范畴之下又包含若干特定或具体的隐喻。其次,在概念隐喻翻译中,目标文本可有三种情况。一、与原文本中的概念隐喻相同;二、与原文中的概念隐喻不同(主要表现为源域不同,源域和目标域皆不同);三、无概念隐喻,即隐喻意象在翻译转换过程中被删除。据此,笔者发现英汉民族隐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使得概念隐喻翻译既具有可译性又具有局限性。最后,笔者总结出三种概念隐喻翻译策略:对等映射,不对等映射和删除映射(译文本中不含隐喻):每种策略之下又包含两个细则,这三种策略的使用在选择上应体现出一定的先后顺序。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概念隐喻,欣赏原文中寓意深刻、表达委婉幽默和凝练的语言风格,了解英汉隐喻认知的跨语言异同,并为概念隐喻的翻译实践提供一种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