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Bojer)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危害巴西木、发财树等园林作物和香蕉、甘蔗、马铃薯等大田作物的侵入性害虫。本文在对江苏地区该虫危害发生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结合相关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 3.2分析了该虫在我国的可能适生分布范围,并利用风险分析模型,分析了该虫在我国的风险性。 目前已发现该虫在江苏地区的寄主涉及5科、10种植物,其中以巴西木、发财树受害最重,各地区受害率无明显差异。在扬州,该虫1年发生4代,以幼虫越冬;25℃下,利用寄主发财树饲养该虫,卵历期为5.7d,幼虫期为34.4d,蛹历期为14.9d,整个世代历期为57.6d。 在19,22,25,28,31,34℃六个恒温处理下,观察了温度对蔗扁蛾实验种群的发育、存活率、产卵量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22℃时成虫的产卵量最大,31℃时世代平均历期最短、世代存活率最高;利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两种方法计算该虫幼虫-成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7℃和11.29℃,有效积温分别为:758.80日度和711.76日度。在19-31℃温度范围内,种群趋势指数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31℃时达最大,34℃时种群出现负增长,世代发育受阻。温度高于38℃以上,蔗扁蛾卵的孵化受到抑制,而当温度高于41℃,卵不能孵化。在极度潮湿的环境中卵亦不能孵化,浸水试验证明,卵在水中浸泡1h以上,孵化率下降,浸泡48h以后,有一半以上的卵不能孵化。不同季节高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不同,分别为:冬前—4.36℃,隆冬—6.44℃,冬后—4.89℃;不同低温对蔗扁蛾幼虫死亡率影响很大,-2℃时,幼虫72h后大都死亡;-5℃时,幼虫48h全部死亡。在扬州地区,蔗扁蛾在室外安全越冬的可能性较小。 根据实验研究和信息分析,以ArcView GIS 3.2为平台,分析了该虫在我国的可能适生分布范围。结果表明,蔗扁蛾在我国可能的最适宜分布范围大体分布在16.5-27.9°N,97.8-119.7°E范围内,涉及华南、西南地区的7个省(自治区)鞠瑞亭:入侵害虫蔗扁蛾的生物学及其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的79个点;潜在适宜分布范围大体分布在22.9一37.1 ON,91 .1一122.7OE范围内,涉及华东、华南、西南、华中、西北、华北共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0个点。 风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蔗扁蛾在我国的风险性指数己经达到检疫性害虫的条件,应该列入检疫性害虫名单。本文最后还提出了相关风险性管理对策,为该虫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植检部门提供参考。